👍点「赞」📌收「藏」👀关「注」💬评「论」


       在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信息安全已从单纯的技术攻防扩展至架构、合规、流程与创新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名从业十多年的老兵,将系统阐述数字银行安全体系的建设路径与方法论,旨在提出一套可落地、系统化、前瞻性的新一代安全架构。


序号主题内容简述
1安全架构概述全局安全架构设计,描述基础框架。
👉2默认安全标准化安全策略,针对已知风险的标准化防控(如基线配置、补丁管理)。
3可信纵深防御多层防御体系,应对未知威胁与高级攻击(如APT攻击、零日漏洞)。
4威胁感知与响应

实时监测、分析威胁,快速处置安全事件,优化第二、三部分策略。

5实战检验通过红蓝对抗演练验证防御体系有效性,提升安全水位。
6安全数智化运用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如AI)提升安全运营(各部分)效率。

目录

​编辑

4.默认安全建设方案

4.3 增量风险管控:不让“小变更”酿成“大问题” 

4.3.1 变更感知与管控

1. 第一步:变更渠道收敛:关掉不必要的“后门” 

2. 第二步:变更全面感知:一双“看见所有变化”的眼睛 

3. 第三步:统一安全管控:智能又高效的风险拦截网

4. 特别点:移动端变更感知与管控

4.3.2 风险剖析与处置:让安全“自动驾驶”

1. 标准化安全评估:给安全工程师一本“操作手册” 

2. 自动化与智能化风险发现:打造7x24小时的“安全流水线” 

(1) 安全自动化:嵌入研发流程的“检查点”

(2) 智能风险决策:从“人拉肩扛”到“AI辅助决策”

(3) 应用接口画像:为智能决策打下“数据地基” 

3. 实践案例:风险剖析与处置流程

👍点「赞」➛📌收「藏」➛👀关「注」➛💬评「论」


👀写在前面的话:本专栏发出后,收到不少朋友们的反馈:语言内容还是有些“严肃”,后续内容我尽量用更加通俗、生动的描述,具备更好的可读性、具备更好的人体工学~

4.默认安全建设方案

4.3 增量风险管控:不让“小变更”酿成“大问题” 

        现实中的安全事件,往往不是来自什么高深莫测的黑客技术,而是由已知漏洞没修高危端口没关这种“小事”引起的。虽然听起来简单,但要想完全杜绝却非常困难——因为这背后是一整套系统工程。
        在默认安全体系中,管控风险的“增量” 尤为关键。所谓“增量”,指的就是:系统、配置、人员等各类实体的变化只有管住变化,才能控制风险


4.3.1 变更感知与管控

安全风险绝大多数来自“变更”。因此首先搞清楚:“什么变了?”、“谁变了?”、“怎么变的?”

我们将可能引入风险的变化对象总结为以下7类:

🔍 变更类型📦 举例
需求设计产品需求、新功能、重点项目
应用迭代新应用上线、代码修改、依赖库更新
网络资源IP/域名、端口、SLB、CDN的增删
计算资源ECS、容器、镜像、物理机的创建与释放
存储资源MySQL、OSS、HBase等存储服务的申请
策略配置ACL规则、业务开关、基线设置
人力资源员工入职、离职、转岗(含外包)

任何以上类型的“增、删、改”,我们都视为变更,而管控的第一步就是:

1. 第一步:变更渠道收敛:关掉不必要的“后门” 

        首先要识别出所有能进行线上变更的入口——我们称之为“变更渠道”。然后制定《变更渠道风险收敛表》,重点回答:

  • ❓ 有哪些渠道可能引发风险?

  • ❓ 是否存在纯手工黑屏操作?

  • ❓ 是否有已废弃但仍可操作的渠道?

  • ❓ 相同变更是否有多个入口?

  • ❓ 是否有审批流程与安全节点?

  • ❓ 是否有操作日志审计?

基于分析,可从五个方面推进收敛:

✅ 措施🛠️ 具体做法
推动下线清理老旧、废弃渠道,避免无人维护带来的风险
规范约束对无管控的小众渠道,要求变更前必须安全评估
权限治理遵循最小权限原则,临时权限按时回收,高风险操作权限收紧
流程审批所有变更需经非操作人审批,确保风险被二次确认
日志审计所有操作留痕,问题可追溯、可回滚

《变更渠道风险收敛表》样式:

2. 第二步:变更全面感知:一双“看见所有变化”的眼睛 

        光有收敛不够,还得能实时感知到变更的发生
        最初我们可能在每个变更流程中插入“安全审批”节点,但随着系统越来越多,人工审批根本忙不过来——切换系统、评估标准不统一、结论难留存……怎么办呢?我们建立了更优雅的机制:

  • 建立统一安全管控平台,所有评估流程和结论集中管理;

  • 制定标准接口,各平台自行对接安全管控平台,安全团队不用一个个推动;

  • 明确各类变更需监听的关键信息,精准判断风险。

[变更发生] → [平台通知安全中心] → [安全平台分析] → [评估风险]

这样一来,安全团队就能在第一时间知晓变更内容,并判断是否存在风险。

统一安全管控平台界面:

3. 第三步:统一安全管控:智能又高效的风险拦截网

        感知后更要管控。
        为每类变更明确风险类型+评估项+责任归属,避免安全团队内部职责不清。
        但问题又来了:变更工单太多,根本审不过来!

        于是我们引入自动化审批,这样既保障安全,又大幅提升效率。
✅ 对低风险变更(如符合历史通过策略、非重点类型等),系统自动通过
✅ 仅对可疑或高风险变更发起人工审核

《变更统一安全管控表》---自动化策略示例:

4. 特别点:移动端变更感知与管控

移动端(App、小程序、H5)的变更管控和传统Web、服务端应用不同,

移动端变更感知组件:类似于白盒扫描器,根据不同扫描对象大致有以下几类文件需要关注:

扫描平台代码文件类型配置文件 & 资源类型
通用二进制.so.aar.framework 等-
Android.java.c.cpp (JNI/NDK).gradle.xml.yml (构建配置)
iOS.m.c.cpp.h (源代码与头文件).plist (信息配置), Podfile (依赖管理)
小程序/H5.js (逻辑), .css (样式), .html (结构).json (全局配置、页面配置等)

移动端变更感知组件:集成在安全中心,通过后台管理页面动态下发检测规则。

变更扫描被触发的流程如下:

在代码分发平台的代码仓库中注册Webhook → 监听代码Push操作(一旦发现代码Push操作)

→ 相关信息会通过Webhook同步至安全中心 → 由安全中心唤起变更感知组件对本次变更分析。


4.3.2 风险剖析与处置:让安全“自动驾驶”

        如果说感知变更是发现了潜在的危险,那么风险剖析与处置就是主动出击、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的核心环节。这就像是给系统装上一个“智能安全大脑”,让它能自动识别、分析并处理风险。

1. 标准化安全评估:给安全工程师一本“操作手册” 

        过去,安全评估就像“中医问诊”,非常依赖工程师的个人经验和水平,不同的人可能会对同一个需求给出完全不同的风险评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安全评估规范,相当于给所有安全工程师提供了一本标准化的“操作手册”和“检查清单”。

五大类核心基础规范包括:

规范名称📚 涵盖场景
需求安全评估规范新功能、新产品的初始设计风险
架构安全评审规范系统架构设计中的安全缺陷
安全测试规范上线前的渗透测试、漏洞扫描
开源软件安全评估规范引入第三方开源组件的安全审计
三方外采应用引入规范采购外部系统或服务的安全评估

        此外,还针对前沿技术(如隐私计算AI安全区块链等)制定了专门的安全指南,确保在使用新技术时也能“有法可循”。
        新兴安全技术规范一览表:

安全领域关键技术/关注点核心价值与应用场景
数据安全加解密、签名/验签、数字证书、敏感信息脱敏、用户权限管控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是信息安全的基础。
云安全云平台基础设施安全、虚拟化安全、容器安全、云原生应用防护、云服务配置合规性确保在云计算环境中的数据、应用和基础设施安全,实现责任共担模型下的全面防护。
IoT安全终端设备身份认证、固件安全、通信加密、漏洞管理、轻量级安全协议保护海量、资源受限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及其产生的数据安全,防止其成为网络攻击的跳板。
AI安全人脸识别模型防伪(对抗样本)、风控模型公平性与鲁棒性、训练数据投毒防护、模型窃取保护确保人工智能模型的可靠性、公平性和隐私性,防止模型被恶意利用或出现歧视性输出。
区块链安全智能合约漏洞审计、共识机制安全、加密货币盗窃防护、私钥安全管理保障分布式账本的不可篡改性、交易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以及数字资产的安全。
隐私安全计算同态加密:允许对密文直接进行计算
多方安全计算(MPC):多方协同计算而不泄露各自输入
零知识证明(ZKP):证明某断言为真而不泄露任何信息
可信执行环境(TEE):硬件隔离环境中处理数据
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释放数据价值,用于联合风控、联合建模

💡 效果:极大减少因人员经验不足导致的评估差异,让安全评估结论一致、可靠、可追溯


2. 自动化与智能化风险发现:打造7x24小时的“安全流水线” 

        光有规范还不够,数字业务需要“小步快跑”,安全也必须跟上这个速度。
        目标是:在不妨碍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全面的安全覆盖

(1) 安全自动化:嵌入研发流程的“检查点”

        我们將安全检测能力像“检查点”一样,嵌入到研发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以移动端小程序打包发布为例,其全自动安全流程如下:

通过这套自动化流水线,安全真正成为了研发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非事后补救的“绊脚石”。

(2) 智能风险决策:从“人拉肩扛”到“AI辅助决策”

        随着工单量的爆炸式增长,纯“人工+自动化工具”的模式也顶不住了。工具误报高,专家精力有限,我们急需一个更聪明的“大脑”。于是,开始打造智能风险决策引擎

  • 它的目标

    • ✅ 零遗漏:保证每个变更都被评估,避免人为遗漏。

    • ✅ 降误报:融合多种工具结果,智能判断,减少无效告警。

    • ✅ 提效率:安全工程师不再埋头审代码,而是审AI提供的精准风险线索和证据

  • 它是如何工作的?(以代码接口变更为例)

    • ✅ 当开发人员完成需求开发后,将代码合并时,自动分析代码变更的真实影响面(用了静态分析+真实流量)。

    • ✅ 精准识别出有变化的HTTP/RPC接口

    • ✅ 将这些接口信息同步给智能决策中心(见下图)

    • ✅ 决策中心像一位“首席安全官”,根据预设的规则:

      • 调度各种扫描器(黑盒、白盒、流量)去检测常规漏洞。

      • 对于工具难以发现的逻辑漏洞,它会返回函数调用链、数据流图、关键代码片段等“证据”,辅助人工判断。

✨ 价值:让安全工程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做更重要的攻防研究复杂业务风险判断


(3) 应用接口画像:为智能决策打下“数据地基” 

        在训练AI大脑之前,需要先给它喂大量数据。我们通过应用接口画像来积累这些数据。
简单说,就是为一个接口建立一份全面的“体检档案”,这份档案能回答安全工程师最关心的问题:

🔍 核心风险评估项📊 需要采集的数据证据
是否对公网开放?应用架构图、网络策略
有无SQL注入等漏洞?黑白盒扫描器结果
鉴权逻辑是否牢固?鉴权代码片段、流量包
是否存在越权风险?函数调用链路、污点传播分析
是否影响资金安全?影响的资金服务/数据表信息
是否会泄露用户隐私?接口出参、脱敏策略
能否防住“薅羊毛”?人机对抗组件接入情况

        把所有这些数据关联起来,就形成了清晰的接口安全画像。安全工程师一眼就能看清全局,评估效率飙升。这同时也是未来智能决策引擎最宝贵的“数据燃料”。接口安全画像示例

最终目的:实现默认安全,让安全能力像水电一样,无形、无缝、无处不在,默默守护着每一次变更。


3. 实践案例:风险剖析与处置流程

        为了让大家对风险剖析与处置有更直观的理解,通过两个移动端最常见的发布场景,来看看这套机制是如何落地运行的。

📱 案例一:移动App小版本发布

📲 案例二:移动端小程序开发发布

        尽管两者场景不同,但其默认安全的核心管控逻辑是统一且一致的,都遵循以下闭环流程:

步骤核心动作关键内容与目的
1. 迭代感知与工单创建SDL工作台感知新迭代,通知创建者填单关联需求链接计划版本号,启动安全流程
2. 风险场景分析(半自动化)解析需求内容初步识别本次迭代可能涉及的业务风险场景
3. 风险评估模型调用系统自动匹配预设模型根据具体场景(如支付、登录),调出对应的安全评估清单与规范
4. 安全方案设计系统设计者依据模型设计参照评估模型中的要求,完成技术方案的安全设计
5. 代码变更实时扫描每次代码提交触发扫描器监控敏感变更(如增插件、改配置、注释修复代码),发现风险则自动创建安全工单并设置发布卡点
6. 多重扫描与卡点生成三大扫描器并行工作,上报风险白盒(高覆盖/高误报)、黑盒(高准确/低覆盖)、隐私扫描(CodeQL增强解析)发现中高危风险即同步卡点系统
7. 卡点执行与发布阻断卡点系统在打包关键环节拦截对未处置的风险(如问题JS库)强制阻断打包流程,必须修复并经安全确认后方可解除

流程核心目标

通过 自动化工具链 与 强制卡点机制,确保任何中高风险在发布前必须修复,实现安全流程的常态化、自动化运营,最终为业务高效、安全发布提供保障。

在上述流程中,安全扫描是发现风险的核心技术能力。各有优劣,需组合使用以实现最佳效果。

扫描类型工作原理✅ 优点⚠️ 缺点🎯 优化方向
白盒扫描通过数据流、控制流分析源码,寻找潜在漏洞模式覆盖率全,能发现深层代码隐患误报率高,需要大量人工研判持续优化规则,降低误报率
黑盒扫描分析打包产物(apk/ipa/amr),模拟攻击进行测试准确率高,基本零误报,发现即真实漏洞覆盖率依赖资产数据,可能遗漏死角结合资产数据,提升覆盖广度
隐私扫描使用静态分析(如CodeQL)或切面技术,追踪敏感数据流向事前预防能力强,能有效避免合规风险技术实现复杂,覆盖所有场景难度大“静态+运行时”结合,动态下发热补丁及时止血

💡 核心要点卡点策略 是整个流程的“刹车系统”。它确保:只要存在未处置的高危风险,发布流程就会被自动阻断,从而强制要求修复,真正实现“安全左移”。

参考资料:《数字银行安全体系构建》


👍点「赞」➛📌收「藏」➛👀关「注」➛💬评「论」

🔥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swp.cn/diannao/98397.shtml
繁体地址,请注明出处:http://hk.pswp.cn/diannao/98397.shtml
英文地址,请注明出处:http://en.pswp.cn/diannao/98397.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英文站点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第二课、熟悉Cocos Creator 编辑器界面

本文主要介绍Cocos Creator 编辑器界面中几个常规的面板功能,让新手了解编辑器界面中常规的面板功能,更好的使用Cocos Creator 编辑器。一、编辑器界面常规面板划分Cocos Creater编辑器默认样式如上,主要包含:1、工具栏&#xff0…

Elixir通过Onvif协议控制IP摄像机,扩展ExOnvif的摄像头连续移动功能 ContinuousMove

Elixir 通过Onvif 对IP设备进行控制时,可以使用 ExOnvif 库。ExOnvif官方文档 此文章仅提供了ContinuousMove的控制方式及示例。 Elixir Onvif协议控制IP设备的其他命令,可以参考以下链接 绝对移动 【AbsoluteMove】 调用指定预置位 【GotoPreset】 …

android studio JNI 环境配置实现 java 调用 c/c++

1、在 app 级的 build.gradle 文件配置两个地方 android{ defaultConfig{ // 在 defaultConfig 里配置下面代码 externalNativeBuild { cmake { cppFlags "-frtti -fexceptions"//添加对 c 的异常处理支持 …

静态时序分析详解之时序路径类型

目录 一、概览 二、时序路径 2.1 数据路径 2.2 时钟路径 2.3 时钟门控路径 2.4 异步路径 2.5 关键路径 2.6 False路径 2.7 单周期路径 2.8 多周期路径 2.9 最长路径和最短路径 三、参考资料 一、概览 ​ ​静态时序分析通过模拟最差条件下分析所有的时序路径&am…

SpringBoot埋点功能技术实现方案深度解析:架构设计、性能优化与扩展性实践

SpringBoot埋点功能技术实现方案深度解析:架构设计、性能优化与扩展性实践 1. 原理剖析与技术实现细节 1.1 埋点技术基本原理 埋点(Tracking)是通过在代码中植入特定逻辑,收集用户行为数据、系统运行状态和业务指标的技术手段。在…

自建prometheus监控腾讯云k8s集群

自建prometheus监控腾讯云k8s集群 使用场景 k8s集群(腾讯云容器服务) promtheus (外部自建服务) 腾讯云提供了容器内部自建 Prometheus 监控 TKE 集群的文档,参考。 当前的环境promethues建在k8S外的云服务器上,与上面链接文…

2025高教社国赛数学建模C题参考论文(含模型和代码)

2025 年高教社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C 题参考论文 目录 NIPT 的时点选择与胎儿的异常判定 摘要 1 问题重述 2 问题分析 2.1 问题 1 分析 2.2 问题 2 分析 2.3 问题 3 分析 2.4 问题 4 分析 3 模型假设与符号定义 3.1 模型假设 4. 孕周在 10-25 周内检测有…

iOS开发环境搭建及打包流程

一、下载xcode 直接去苹果商店的appstore下载就行 二、clone项目 1.登录xcode苹果账号或对应代码仓库账号 2.clone项目 3.安装设备真机环境(未安装过的话) 三.安装cocoapods 1. 检查并更新 Ruby 环境 CocoaPods 是基于 Ruby 编写的,因此…

数据结构之链表(单向链表与双向链表)

一,链表描述链表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数据结构,是动态地进行存储分配的一种结构。常用于需存储的数据的数目无法事先确定。1.链表的一般结构链表的组成: 头指针:存放一个地址,该地址指向一个元素 结点:用户需要的实际数据…

从反向代理到负载均衡:Nginx + Tomcat 构建高可用Web服务架构

从反向代理到负载均衡:Nginx Tomcat 构建高可用Web服务架构 文章目录从反向代理到负载均衡:Nginx Tomcat 构建高可用Web服务架构一、基础铺垫:什么是反向代理?1.1 反向代理的核心原理1.2 Nginx反向代理实战配置步骤1&#xff1a…

Simulink中使用Test sequence单元测试

一、Tips 在对simulink模型进行Test sequence单元测试时,如果采取书写测试用例的话,有以下操作。 1、使用”fprintf(‘time%f\n’, t);“来打印当前step的时间; 二、数据类型转换 1、double类型 -> boolean类型 clc; clear all;% 1、doubl…

【mysql】SQL自连接: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不需要?

SQL自连接: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不需要? 通过具体示例和对比解析,彻底搞懂SQL自连接的使用场景 在处理SQL查询时,尤其是当表中存在自引用关系(如referee_id引用同一张表的id)时,很多开发者会疑惑:这个查询到底需不需要自连接?本文将通过多个具体示例,带你彻底弄清何…

「美」创新在于人,而不是产品 - AxureMost 落葵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第一章:创新的心理学 创新与心理安全 蜡烛问题:卡尔邓克尔的蜡烛问题实验揭示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通过颠覆对盒子用途的先入为主观念,参与者能够找到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新规则,新游戏:AI时代下的战略重构与商业实践

当你的客服AI能够真正像员工一样理解客户的行业术语,当AI能主动从大量的客户咨询中筛选出高价值潜在客户 —— 这已经不再是理想中才能存在的场景,而是当下 “人工智能 ” 行动深入推进中,企业智能化转型的真实写照。 "人工智能 " …

ScanNet: Richly-annotated 3D Reconstructions of Indoor Scenes 数据集构建

paper link: paperlink Abstract: 这个数据集是个RGB-D视频数据集,在707个不同空间中获取了1513个扫描的场景,250w个视图,并且标注了相机位姿,表面重建,语义分割。本数据集共有20人扫描500名工作者进行标注。 数据集…

c语言期末复习

一、选择题(10道) 1、以下哪个不是C语言的关键字? A) int B) float C) string D) while (答案:C) 2、表达式 5 / 2 的结果是: A) 2.5 B) 2 C) 3 D) 2.0 (答案:B) 3、指针变量存储的是: A) 变量的值 B) 变量的地址 C) 变量的类型 D) 变量的名称 (答案:B) 4、以…

JLINK 调试器单步调试单片机

0 JLINK 调试器单步调试单片机 1 物理层1.1 调整电压和开发板一致2 环境搭建 2.1 安装 JLink_Windows_V862_x86_642.2 vscode 配置 {"version": "0.2.0","configurations": [{"name": "(gdb) 启动","type": "…

大模型(LLM)安全保障机制(技术、标准、管理)

大模型(LLM)的安全保障涉及技术、标准、管理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结合其核心风险,为你梳理主要的安全机制、相关标准框架以及一些实践建议。为了让您快速了解大模型面临的主要风险及相应的应对机制,我准备了一个表格:安…

虚拟机之CentOS、网络设置的有趣问题

前言 年初射出的子弹,今天中了。 年初埋下的坑,今年踩了。 回首过往,why? because:当时下载VMware的时候。没有设置网络。 重点——使用VMware安装CentOS 9 使用VMware安装CentOS Stream 9_哔哩哔哩_bilibili 总…

Biomni:来自斯坦福的通用型生物医学 AI 智能体,科研“虚拟助手“来了!

在当今生物医学研究中,实验手段和数据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从基因组学、单细胞组学到多模态数据,再到可穿戴设备的健康监测,科研人员每天都在与庞大的数据和复杂的分析流程打交道。 然而,实验设计琐碎、工具分散、跨学科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