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明数据就是中国371个城市的坡度矢量数据和excel数据。
数据介绍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地形地貌始终是影响规划决策的关键因素,而坡度作为表征地表倾斜程度的核心指标,更是贯穿于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诸多环节。本文将全面解读中国 371 个城市坡度数据的相关情况,包括数据概况、生成流程、应用场景等内容,为读者呈现一份详尽的坡度数据指南。
一、数据概况:多形式呈现城市坡度特征
本次整理分享的中国 371 个城市坡度数据,包含两种主要形式:矢量 shp 数据和 excel 数据。其中,矢量 shp 数据具有空间属性,能够直观地在地图上展示各区域的坡度分布;excel 数据则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对比。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坡度差异,数据采用了分级表示的方式,具体分级如下:
0.000000 - 4.784196
4.784197 - 8.373775
8.373776 - 12.859498
12.859499 - 18.331725
18.331726 - 30.804475
这种分级方式能够帮助使用者快速识别不同坡度范围的区域,为后续的分析和应用提供便利。
二、数据生成:严谨流程保障数据精度
全国城市坡度数据的生成是一个系统且严谨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坡度计算以及结果表示与分级四个关键步骤。
(一)数据收集:多元化来源奠定基础
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是计算坡度的基础,其获取方式多样,涵盖了卫星遥感、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测量等。例如,由 NASA 和 METI 联合发布的 ASTER GDEM V3 数据,凭借其覆盖范围广、精度较高的特点,成为生成全国范围坡度数据的重要数据源。此外,对于一些地质风险较高的区域,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和 LiDAR 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能够精准获取裸地的 DEM 数据,为后续坡度计算提供了更为精细的基础资料。
(二)数据处理:标准化操作确保数据质量
收集到的 DEM 数据需要经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或相关专业软件的处理。这一过程包括数据拼接,将不同来源、不同区域的 DEM 数据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数据集;数据转换,将数据转换为适合坡度计算的格式。通过这些操作,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适用性,为后续的坡度计算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坡度计算:科学方法解析地表倾斜
坡度计算的核心原理是基于 DEM 数据,计算高程在水平方向(x 和 y 方向)上的变化率。其计算公式为:坡度 = arctan (√((∂z/∂x)² + (∂z/∂y)²)),其中∂z/∂x 和∂z/∂y 分别代表高程在 x 和 y 方向上的变化率。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通常借助 GIS 软件中的坡度计算工具来完成这一过程,这些工具能够自动对 DEM 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生成精确的坡度数据图层。
(四)结果表示与分级:直观呈现便于应用
计算得到的坡度数据主要有两种表示方法:百分比法和度数法。百分比法是指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坡度 = (高程差 / 水平距离)×100%;度数法则是用度数来表示坡度,通过反正切函数计算得出,公式为 α(坡度)=arctan (高程差 / 水平距离)。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和分析坡度数据,通常会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级。常见的分级方式为:≤2°、2°~6°、6°~15°、15°~25°、>25° 五个等级。这种分级方式使得不同坡度特征的区域一目了然,方便在各个领域进行应用。
三、多领域应用:坡度数据助力城市发展
坡度数据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涵盖了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等多个方面。
(一)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分配土地资源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坡度大小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一般而言,坡度较小(如小于 10%)的区域,地势相对平坦,进行城市建设时,土方工程、地基处理等方面的工程难度较低,建设成本也相对较少,因此适合作为城市建设用地。而坡度较大(如大于 25%)的区域,由于地形陡峭,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仅会增加建设的工程难度和成本,还会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威胁,因此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可规划为生态保护区、林地或公园等,以发挥其生态功能。
农业与林业用地规划:对于坡度适中且土壤条件良好的区域,适合规划为农业用地,可用于种植农作物、发展果园等,既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又能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而一些坡度较陡但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区域,则适合规划为林业用地,森林植被能够有效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同时还能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发挥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二)交通规划:保障交通顺畅与安全
道路选线与设计:坡度数据是道路选线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规划城市道路时,应尽可能避开坡度太大的地段,因为陡坡会增加车辆行驶的能耗,同时也会降低行车的安全性,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对于山区城市,由于地形复杂,更需要根据坡度情况精心设计道路的坡度和弯道半径。例如,在设计盘山公路时,工程师们要充分结合山体的坡度和地形特点,合理规划道路的走向和坡度变化,通过设置合适的弯道和坡度,使车辆能够在山区安全、顺畅地行驶。
公共交通站点布局:公共交通站点的布局需要充分考虑公交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便利性。坡度较小的区域,便于公交车辆停靠和启动,也方便行人上下车,因此公交站点应尽量设置在这些区域。对于坡度较大的地段,为了方便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使用公共交通,可能需要设置特殊的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等,以保障他们的出行权益。
(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建筑安全与功能完善
建筑物布局与设计:坡度对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在坡度较大的区域建设建筑物时,由于地基所受的侧向力较大,需要采取特殊的基础处理措施,如设置挡土墙以阻挡山体的压力,采用桩基础以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等,从而防止建筑物因山体滑坡或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受损。同时,建筑物的布局也应充分考虑坡度因素,避免在容易积水的低洼地带建设,以防雨季积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也要避开坡度突变处,减少地质条件变化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
给排水与防洪规划:坡度数据在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设计排水系统时,必须根据地形坡度来确定排水管道的坡度和流向,确保雨水和污水能够借助重力作用顺利排放,避免出现积水现象。对于容易发生洪水的区域,通过分析坡度数据,可以明确洪水的可能流向和淹没范围,从而为合理规划防洪堤、排水泵站等防洪设施的位置和规模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守护城市生态与安全
生态廊道规划:利用坡度数据可以准确识别出一些生态敏感区域,例如河流两侧坡度较大且植被丰富的地带,这些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但生态功能重要,可规划为生态廊道。生态廊道不仅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和迁徙的通道,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还能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多种生态功能,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防治:坡度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坡度越大,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就越高。通过对坡度数据的详细分析,可以准确圈定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区域。在这些区域,相关部门应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险情并发出警示;同时,采取必要的工程治理措施,如进行坡面防护、修建排水工程等,以降低地质灾害对城市建设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四、数据获取:便捷获取助力研究与应用
中国 371 个城市的坡度矢量 shp 数据和 excel 数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便利。有需要的使用者可以通过相应渠道获取这些数据,以满足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分析和决策需求。
总之,中国 371 个城市的坡度数据不仅是对城市地形特征的客观呈现,更是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通过深入理解和合理运用这些数据,能够更好地平衡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中的数据和指标仅为示例,实际数据请参考最新发布的中国371个城市的坡度矢量数据和excel数据.
数据说明
1、数据来源网络收集
2、本资源仅用作为学习用途,不能用于商业通途
3、中国371个城市的坡度矢量数据和excel数据.请自行斟酌使用。
数据获取方式
点击关注后台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