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天线的指向精度,含义、测量和计算
我们在卫星通信天线的技术规格书中,都会看到天线指向精度这个指标。一般来说,技术规格书上的天线指向精度的参数是这么写的:
“天线指向精度≤1/10半功率波束带宽”
今天这个文章,我们就介绍一下天线指向精度的定义、相关基本概念以及测量和计算方法。
不仅仅是卫星通信天线,其他行业的定向天线,只要是带有波束扫描的天线,不管是通过伺服机械结构改变波束指向的天线还是电扫描的相控阵天线,指向精度都是天线的一个重要指标。
什么是指向精度
几个基本概念
在讨论指向精度之前,我们先了解几个相关的基本概念:
• 波束宽度:
通常指的是天线的半功率波束宽度(Half-Power Beamwidth, HPBW),意思是天线增益从峰值下降3dB(也就是功率降低为峰值的1/2)时的左右两个点的夹角。
天线方位面
波束宽度是衡量指向精度最重要的参考,波束宽度越窄,对天线指向精度的要求越高。
• 波束中心:
天线辐射功率(或接收灵敏度)最大的方向,也是天线增益最大的方向。所有指向误差都相对此方向进行衡量的。
• 指向误差
天线实际指向与期望的指向方向(目标方向)在任意时刻的角度差。
• 指向精度:
天线主波束的实际指向方向与期望指向方向(目标卫星)之间的偏差程度。指向精度跟不是一个瞬时值,而是一个在规定时间内的统计值,常用均方根(RMS)误差来表示。
指向精度,指在开环状态下,天线能多么“准确”地指向一个理论计算出的坐标(这里是目标卫星的理论指向角度(方位角和俯仰角))。
一句话,指向精度衡量的是天线“瞄得准不准”的能力。
影响指向精度的主要是天线安装的准确性(基座水平度、方位参考)、校准精度、编码器或传感器的分辨率、天线结构在重力和固定风压下的变形等。
• 跟踪精度
跟踪精度,指天线的自动伺服控制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实时对准目标(比如目标卫星)的性能,衡量的是在自跟踪的时候,天线实际波束中心与卫星实时位置之间的误差。
影响跟踪精度的主要是:伺服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控制算法、信标接收机的灵敏度、系统延迟、动态风载荷(阵风)引起的抖动、传动系统的机械间隙等。
为什么指向精度指标很重要
最大化天线增益,保障链路质量
我们用卫星通信中最常见的抛物面天线来举例。
天线发射面通过将电磁波能量聚焦于主波束中心内来获得高增益。如果天线的波束中心没有精确对准卫星,接收或发射的信号就会偏离增益最高的区域,导致信号强度(载噪比 C/N)下降,通信质量变差甚至中断。
比如:HPBW为1°的天线,如果指向偏差了0.5°,可能会损失超过3dB的增益;
避免邻星干扰:
地球同步轨道的轨位资源非常紧张,相邻两个卫星之间的角距通常只有 1°~3°。如果地面天线指向不准,天线的旁瓣可能会对准邻近的卫星,造成上行链路干扰。
• 上行干扰会导致邻星系统性能下降;
• 在国际协调中会造成严重问题甚至引发“频率使用争议”;
因此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建议书 ITU-R S.734-1 中明确规定
“对于工作在10 GHz以上频段的系统,天线指向精度应优于半功率波束宽度的十分之一”。这是业界广泛遵循的标准。
天线指向误差的来源
导致出现天线指向误差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 静态误差: 由天线结构、安装和环境因素导致。包括:
• 重力变形:天线在不同俯仰角下,自身重力导致的反射面和馈源位置变化。
• 安装失准:天线方位和俯仰的基准零点与地理正北/水平面之间的偏差。
• 热变形:太阳照射不均导致天线结构不同部分热胀冷缩,引起指向变化。
• 动态误差: 主要由外部动态负载。
• 风载荷:这是最主要的动态误差源。风力会使天线结构产生摇摆和扭曲。
• 机械振动,转动瞬态
• 其他误差:
• 大气折射:电磁波穿过大气层时路径弯曲。
• 卫星位置误差:星历数据不够精确导致的卫星位置预报误差。
如何测量和计算指向精度
对于卫星通信来说,最常用、最实用的方法,就是卫星信标法。
1. 选择卫星
选择一颗在轨的、稳定的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卫星下行发射一个未调制的单频载波信标信号。卫星的轨道位置(经度)是精确已知的。
2. 计算理论指向角
根据卫星的轨道位置(经度),地面天线的位置(经度、纬度)计算地面天线的理论俯仰角和方位角。地面天线的位置由GPS接收机获取。
3. 通过伺服机构将天线指向目标角度。
• 使用GPS定位与伺服控制器驱动天线转向;
• 系统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初始对准。
在小范围内进行十字扫描或圆锥扫描。
记录在扫描过程中天线接收到的信标信号功率变化。
找到信标功率的最大点,此时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就是天线的实际指向
计算功率最大点的(、和(,)的偏差。
指向精度计算
实际测量计算流程
指向精度的实际测试计算流程如下:
1. 数据采集:在天线扫描过程中,记录一系列数据点
i
:•
Az_i, El_i
:天线的实际方位角和俯仰角(从机械伺服抛物面天线由轴角编码器读取,相控阵天线直接输出指向角)•
P_i
:对应Az_i, El_i
位置,天线接收到的信标信号功率值
2. 寻找电轴指向:
• 对采集到的
(Az, El, P)
三维数据进行曲面拟合(例如二维高斯拟合)。• 拟合出的功率曲面峰值点所对应的坐标
(Az_peak, El_peak)
就是天线电轴实际指向的目标位置。
3. 计算偏差:
• 方位角偏差:
ΔAz = Az_peak - Az_0l
• 俯仰角偏差:
ΔEl = El_peak - El_0l
•
Az_0
和El_0
是根据地面天线坐标和信标源(卫星)精确坐标计算出的理论值。
4. 计算指向精度:
指向精度通常就用方位角偏差的平方和俯仰角偏差的平方,再开方的方式来计算。
• 总指向精度:
F_Total = sqrt( (ΔAz * cos(El))² + ΔEl² )
总结
问题 | 回答 |
为什么指向精度重要? | 影响通信质量、信号强度、邻星干扰 |
指向精度和波束宽度有什么关系? | 指向精度一般要求为波束宽度的1/10 |
指向误差来源于哪些因素? | 安装精度、结构变形、伺服控制、风载、星历误差等 |
怎么测量指向精度? | 使用卫星信标 + 扫描方式 + 曲面拟合 |
怎么计算指向精度? | 计算实测峰点与理论值的偏差,再合成总指向误差 |
码字不易,大家觉得文章不错,就安排一下一键三连吧:点赞、分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