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器硬件电路设计中,I2C 总线作为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其设备连接数量和数据准确性至关重要。
I2C 总线上可连接的设备数量并非无限制。从理论上讲,标准 I2C 设备采用 7 位地址,除去保留地址,最多可连接 112 个设备;10 位地址则能支持更多设备。但实际中,还受总线负载能力限制。总线上的每个设备都会带来电容负载,当总电容超过 400pF 时,信号完整性会下降,所以需通过增加中继器等方式扩展。
为保证数据准确性,I2C 总线有多重机制。首先是应答信号机制,接收设备在收到数据后会返回应答信号,发送方若未收到则重发。其次,时钟同步与数据保持时间严格控制,确保数据在时钟信号有效时稳定传输。另外,部分应用中会采用 CRC 校验等额外校验方式,进一步检测数据传输错误。
而 I2C 通讯的起始和停止条件是保障数据传输有序进行的重要基础。起始条件由主设备产生,当 SCL(时钟线)处于高电平时,SDA(数据线)从高电平向低电平发生跳变,这个信号意味着一次数据传输的开始,此时总线上的所有从设备都会被唤醒并准备接收数据。停止条件同样由主设备发起,当 SCL 为高电平时,SDA 从低电平向高电平跳变,该信号表示当前数据传输结束,总线上的设备可进入空闲状态。起始和停止条件的明确界定,使得 I2C 总线能够清晰划分不同的通信周期,避免数据传输的混乱。
这些设计让 I2C 总线在服务器复杂硬件环境中,既能连接多个设备,又能保障数据可靠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