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
- 一、为什么时间冲突检测是预定系统的核心挑战?
- 二、黄金法则:两行线段重叠检测法
- 三、四大冲突场景实战解析(同一会议室)
- 四、生产环境完整解决方案
-
- 1. 基础冲突检测函数
- 2. 预定API处理流程
- 3. 高级边界处理技巧
- 五、性能优化关键策略
- 六、不同数据库的适配方案
- 七、总结:会议室冲突检测的三大黄金原则
-
会议室预定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本文将揭示高效检测时间冲突的核心算法,并用通俗案例+实战代码彻底讲透。
一、为什么时间冲突检测是预定系统的核心挑战?
想象一下:你正为团队预定明天10点的会议室,点击"提交"后系统提示"预定成功"。结果第二天发现会议室已被占用——这种糟糕体验的根源就是时间冲突检测失败。
传统方案(如检查开始时间或结束时间是否在已有会议内)存在致命缺陷:
/* 错误方案1:仅检测端点 */
WHERE '新开始时间' BETWEEN 已有开始时间 AND 已有结束时间OR '新结束时间' BETWEEN 已有开始时间 AND 已有结束时间/* 错误方案2:检测完全包含 */
WHERE 新开始时间 >= 已有开始时间 AND 新结束时间 <= 已有结束时间
这些方案会漏检80%的冲突场景!我们需要的是能检测所有重叠形式的终极解决方案。
二、黄金法则:两行线段重叠检测法
核心洞察:把会议时间看作时间轴上的两条线段,重叠检测本质是几何问题:
冲突条件 = (已有开始时间 < 新结束时间) AND (已有结束时间 > 新开始时间)
SQL实现:
SELECT COUNT(*)
FROM meetings
WHERE room_id = 101 -- 指定会议室AND start_datetime < '2025-08-01 10:30:00' -- 条件AAND end_datetime > '2025-08-01 09:30:00' -- 条件B
三、四大冲突场景实战解析(同一会议室)
假设预定新会议:2025-08-01 09:30-10:30
已有会议 | 时间区间 | 冲突? | 条件验证 |
---|---|---|---|
会议A | 09:00-10:00 | ✅ 是 | A开始(09:00) < 10:30 ✔️ A结束(10:00) > 09:30 ✔️ |
会议B | 09:45-10:15 | ✅ 是 | B开始(09:45) < 10:30 ✔️ B结束(10:15) > 09:30 ✔️ |
会议C | 10:00-11:00 | ✅ 是 | C开始(10:00) < 10:30 ✔️ C结束(11:00) > 09:30 ✔️ |
会议D | 08:00-09:30 | ❌ 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