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

文章目录

  • 网络基础
    • 网络通信核心原理
      • 网络通信定义
      • 信息传递过程
      • 关键术语解释
    • 网络的分类
    • 网络参考模型
      • OSI 参考模型
        • 各层核心工作
        • 分层核心原则
      • TCP/IP 参考模型(4 层 / 5 层,实际应用模型)
        • TCP/IP 与 OSI 模型的对应关系
      • 传输层核心协议(TCP 与 UDP)
        • TCP 的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 TCP 的 “四次挥手”(断开连接)
    • 网络基本架构
      • (一)三层架构整体流程
      • (二)各层核心功能与设备
      • (三)架构示意图(以园区网为例)
    • 五、常用网络设备详解
      • 路由器
        • 核心功能
        • 工作场景
      • 交换机
        • 分类与功能

网络通信核心原理

网络通信定义

网络通信是指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传递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让不同设备之间能 “对话”,把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从一个设备传到另一个设备。

信息传递过程

我们可以把信息传递比作 “快递运输”,具体对应关系如下(参考华为文档图例):

image-20250828114112824
快递运输流程网络信息传递流程说明
物品(你要寄的东西)数据载荷最终要传递的核心信息,比如你发的微信消息、下载的文件
包裹(装物品的盒子 + 快递单)报文(数据载荷 + 头部 + 尾部)给核心信息加上 “包装”(头部和尾部),方便网络传输和识别
本地集散中心发送端网关路由器负责把 “包裹”(报文)整理后,发送到主干网络
天空 / 公路(运输干线)Internet 主干道连接不同地区的核心传输通道,像全国性的网络 “高速公路”
目的地集散中心接收端网关路由器接收来自主干网络的 “包裹”,再转发到最终目的地
拆包裹(拿出物品)解封装去掉报文的 “包装”(头部和尾部),提取出核心的 “数据载荷”

以两台计算机通过 Internet 通信为例,完整流程是:
发送端计算机→给数据加头部 / 尾部(封装成报文)→发送到网关路由器→通过 Internet 主干道传输→接收端网关路由器→解封装(去掉头部 / 尾部)→把数据传给接收端计算机。(参考华为文档图例)

image-20250828114827790

关键术语解释

术语通俗解释重点说明
数据载荷要传递的 “干货” 信息比如文档内容、视频画面、语音数据等
报文网络中 “打包好的信息单元”由 “数据载荷 + 头部 + 尾部” 组成,是网络传输的基本单位
头部加在数据前面的 “信息卡”最关键的两个头部: 1. IP 头部(三层头部):记录发送端和接收端的 IP 地址,相当于 “快递单上的收件人 / 寄件人地址” 2. 二层头部(如以太网头部):记录设备的 MAC 地址,相当于 “快递最后一公里的小区门牌号”
尾部加在数据后面的 “校验码”用于验证数据在传输中是否损坏,比如判断 “包裹有没有被拆开过、里面的东西有没有坏”
封装给 “数据载荷” 打包的过程从应用层到物理层,每一层都会给数据加对应的头部(部分层加尾部),让数据能在网络中传输
解封装给 “报文” 拆包的过程从物理层到应用层,每一层都会去掉对应的头部(部分层去尾部),最终提取出核心数据
网关网络的 “中转站”能实现不同类型网络的转换(比如家里的 WiFi 和小区宽带)、选择数据传输路径,相当于 “快递集散中心”
路由器网络的 “导航员”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选择最合适的传输路径,比如从北京发往上海的报文,路由器会决定走 “北京→济南→南京→上海” 还是其他路线
终端设备网络的 “使用者设备”就是我们日常用的设备,比如电脑(PC)、手机、平板、打印机、摄像头等,负责发送或接收信息

网络的分类

我们可以根据网络覆盖的 “地理大小”,把网络分成三类,就像 “小区、城市、国家” 的范围区别:

网络类型英文缩写覆盖范围常见例子特点
局域网LAN方圆几千米以内(小范围)家里的 WiFi 网络、公司的办公网络、学校的机房网络速度快、延迟低、成本低,只供局部区域的设备使用
城域网MAN一个城市的范围城市的教育城域网(连接全市的学校)、政务城域网(连接全市的政府部门)覆盖范围比局域网大,连接多个局域网,通常由运营商或政府建设
广域网WAN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大范围)Internet(互联网)、跨省的企业专网覆盖范围最大,能连接不同城市、不同国家的局域网和城域网,是全球信息互通的基础

网络参考模型

网络通信就像 “工厂流水线”,把复杂的信息传递拆分成多个 “工序”(分层),每个 “工序” 只负责自己的工作,这样能提高效率、方便维护。常见的有两种参考模型:OSI 模型和 TCP/IP 模型。

OSI 参考模型

OSI 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 “理想分层模型”,把网络通信分成 7 层,从下到上依次是: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各层核心工作
层级通俗功能类比例子
物理层负责 “物理连接”(比如网线、WiFi 信号),传递电信号 / 光信号相当于 “工厂的电线、传送带”,负责把原材料(信号)传送到下一道工序
数据链路层给物理层的信号加 “MAC 地址标签”,实现相邻设备的通信相当于 “给原材料贴上限速标签、工位编号”,让原材料能准确传到隔壁工位
网络层负责 “跨网络传输”,通过 IP 地址选择传输路径(路由器工作在此层)相当于 “工厂的物流调度中心”,根据目的地地址,安排原材料走哪条路线
传输层负责 “端到端的可靠传输”,比如判断数据是否传完、有没有丢失相当于 “工厂的质检 + 进度跟踪员”,确保原材料能完整、不丢失地送到目的地工位
会话层负责 “建立和管理通信会话”(比如打开一个 APP 的连接)相当于 “工厂的订单系统”,负责开启一个订单(会话)、关闭订单
表示层负责 “数据格式转换”(比如加密、压缩、编码)相当于 “工厂的包装 / 解压车间”,把数据压缩变小(方便传输)、加密(防止泄密)
应用层直接给用户提供 “应用服务”(比如浏览网页、发微信)相当于 “工厂的成品车间”,直接产出用户能用到的产品(如微信、浏览器)
分层核心原则
  1. 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比如物理层给数据链路层提供 “信号传输服务”,网络层给传输层提供 “路径选择服务”。
  2. 通过 NSAP 地址通信:NSAP 是 “网络服务访问点” 的缩写,相当于每层之间的 “接口地址”,让上层能准确调用下层的服务。

TCP/IP 参考模型(4 层 / 5 层,实际应用模型)

TCP/IP 模型是互联网实际使用的 “实用模型”,比 OSI 模型更简洁,常见的 4 层划分是:
网络接入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IP 与 OSI 模型的对应关系
TCP/IP 模型(4 层)OSI 模型(7 层)核心功能
应用层应用层 + 表示层 + 会话层提供应用服务(如 HTTP、FTP)、数据格式转换、会话管理
传输层传输层端到端传输(TCP/UDP 协议)
网际层(互联网层)网络层IP 地址管理、路由选择(路由器工作在此层)
网络接入层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物理连接、MAC 地址通信

传输层核心协议(TCP 与 UDP)

传输层有两个核心协议,就像 “快递的两种配送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

协议特点适用场景通俗例子
TCP(传输控制协议)1. 面向连接:传输前要先 “握手” 建立连接 2. 可靠传输:能判断数据是否丢失,丢失了会重传 3. 有序传输:保证数据按发送顺序到达对 “可靠性要求高” 的场景1. 浏览网页(HTTPS):必须完整接收页面内容,不能少字漏图 2. 文件传输(FTP):下载文件不能损坏,否则无法打开 3. 发送邮件:邮件内容不能丢失或乱序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1. 无连接:传输前不用建立连接,直接发 2. 不可靠传输:不判断数据是否丢失,丢了也不重传 3. 速度快:因为不用做 “可靠性检查”,延迟低对 “速度要求高、允许少量丢失” 的场景1. 视频通话:偶尔卡一下(丢少量数据)不影响整体通话,但若延迟高会很卡顿 2. 直播:允许偶尔掉帧,但若延迟高会和主播互动不同步 3. 语音通话(如微信语音):少量数据丢失听不出差别,速度优先
TCP 的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TCP 建立连接时,发送端和接收端要通过 3 次 “消息确认”,确保双方都能正常收发数据,就像两个人打电话前的确认:

  1. 甲(发送端):“喂,你能听到吗?”(发送 SYN 报文,请求建立连接)
  2. 乙(接收端):“能听到,你能听到我吗?”(发送 SYN+ACK 报文,确认收到甲的请求,并请求甲确认)
  3. 甲(发送端):“能听到,我们开始聊吧!”(发送 ACK 报文,确认收到乙的请求,连接建立)

以 PC1(1.1.1.1:1024)和 PC2(2.2.2.2:23)为例,具体报文交互:

  • 第 1 次握手:PC1 发送 TCP 报文,Seq=a(序列号 a)、Ack=0(还没收到 PC2 的消息),Flags=SYN(请求建立连接)
  • 第 2 次握手:PC2 回复 TCP 报文,Seq=b(序列号 b)、Ack=a+1(确认收到 PC1 的 Seq=a),Flags=SYN+ACK(确认请求 + 请求建立连接)
  • 第 3 次握手:PC1 回复 TCP 报文,Seq=a+1(序列号更新)、Ack=b+1(确认收到 PC2 的 Seq=b),Flags=ACK(确认请求)
  • 此时,TCP 连接正式建立,双方可以开始传输数据。
TCP 的 “四次挥手”(断开连接)

TCP 断开连接时,需要 4 次 “消息确认”,因为双方都要确认 “没有数据要传了”,就像打电话结束前的确认:

  1. 甲(发送端):“我说完了,要挂电话了。”(发送 FIN 报文,请求断开连接)
  2. 乙(接收端):“好的,我知道了,等我把剩下的话说完。”(发送 ACK 报文,确认收到断开请求,但可能还有数据要传)
  3. 乙(接收端):“我也说完了,可以挂电话了。”(发送 FIN 报文,确认自己也没有数据要传,请求断开连接)
  4. 甲(发送端):“好的,挂了。”(发送 ACK 报文,确认收到断开请求,连接断开)

以 PC1(1.1.1.1:1024)和 PC2(2.2.2.2:23)为例,具体报文交互:

  • 第 1 次挥手:PC1 发送 TCP 报文,Seq=101(当前序列号)、Ack=301(确认收到 PC2 的 Seq=300),Flags=FIN(请求断开连接)
  • 第 2 次挥手:PC2 回复 TCP 报文,Seq=301、Ack=102(确认收到 PC1 的 Seq=101),Flags=ACK(确认断开请求)
  • 第 3 次挥手:PC2 发送 TCP 报文,Seq=302、Ack=102,Flags=FIN(请求断开连接,自己无数据可传)
  • 第 4 次挥手:PC1 回复 TCP 报文,Seq=102、Ack=303(确认收到 PC2 的 Seq=302),Flags=ACK(确认断开请求)
  • 此时,TCP 连接正式断开。

网络基本架构

企业或园区的网络通常采用 “三层架构” 设计,就像 “公司的管理层(核心层)→部门主管(汇聚层)→员工(接入层)”,每层负责不同的工作,分工明确、易于维护。

(一)三层架构整体流程

终端设备(手机、电脑)→接入层设备→汇聚层设备→核心层设备→Internet / 其他网络
简单说:员工(终端)→部门办公室(接入层)→部门主管办公室(汇聚层)→公司总部(核心层)→外部合作伙伴(Internet)

(二)各层核心功能与设备

层级核心功能常用设备通俗说明
1. 接入层1. 连接终端设备(让电脑、手机能连入网络) 2. 提供丰富的接口(有线网口、WiFi 信号) 3. 简单的接入控制(比如限制某台设备连网)二层交换机(L2 交换机)、无线 AP(WiFi 发射器)相当于 “公司的前台 / 门禁”,负责让员工(终端)进入公司(网络),提供进门的 “通道”(接口)
2. 汇聚层1. 作为局域网的 “网关”(连接接入层和核心层) 2. 实现访问控制(比如限制销售部不能访问技术部的文件) 3. 汇总接入层的流量(把多个接入层的 data 集中传给核心层)三层交换机(L3 交换机)相当于 “公司的部门主管”,负责管理多个前台(接入层),控制部门内的访问权限,把部门的需求汇总后传给总部(核心层)
3. 核心层1. 传输全网的核心流量(比如公司总部到 Internet 的 data) 2. 对流量进行管控(比如优先传输重要的业务数据) 3. 保证高速、稳定的传输(设备性能要求最高)高性能三层交换机、核心路由器相当于 “公司的 CEO / 总部”,负责处理全公司的核心业务(核心流量),确保数据传输快速、不卡顿,是网络的 “心脏”

(三)架构示意图(以园区网为例)

Internet(外部网络)↓
核心层(高性能三层交换机/路由器)——负责核心流量传输↓
汇聚层(三层交换机)——每个汇聚层对应一个办公区域↓
接入层(二层交换机/无线AP)——连接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办公区域1:PC、打印机;办公区域2:手机、服务器;办公区域3:摄像头、平板)

五、常用网络设备详解

路由器

核心功能
  1. 转发 IP 报文:根据报文的目的 IP 地址,从路由表中选择一条路径,把报文传给下一个设备(类似 “快递员根据地址选路线”)。
  2. 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比如把家里的 WiFi(局域网)和小区的宽带(广域网)连起来。
  3. 隔离广播域:防止某个局域网的 “广播风暴”(比如一台设备不停发无效消息)影响其他网络(类似 “防止一个部门的噪音影响其他部门”)。
  4. 维护路由表:路由表是 “地址 - 路径” 的对应表,比如 “要去 192.168.1.0 网段,走路由器 A”,路由器会通过路由协议(如 OSPF)自动更新路由表。
  5. 网络地址转换(NAT):把局域网的 “私有 IP” 转换成广域网的 “公有 IP”(比如家里的电脑用 192.168.1.100,通过路由器转换成公网 IP 后才能访问 Internet)。
工作场景

家里的 “无线路由器”(兼具路由器和 AP 功能)、公司核心层的 “核心路由器”、运营商的 “骨干路由器”。

交换机

分类与功能
类型核心功能适用场景
二层交换机(L2)1. 基于 MAC 地址转发数据帧(“根据小区门牌号送快递”) 2. 连接终端设备(提供多个网口,让多台电脑连网) 3. 分割冲突域(防止两台设备同时发数据导致冲突)接入层(比如办公室里的交换机,连接 10 台 PC)
三层交换机(L3)1. 兼具二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部分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处理!!!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swp.cn/web/94929.shtml
繁体地址,请注明出处:http://hk.pswp.cn/web/94929.shtml
英文地址,请注明出处:http://en.pswp.cn/web/94929.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英文站点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基于vue驾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hl93(程序+源码+数据库+调试部署+开发环境)带论文文档1万字以上,文末可获取,系统界面在最后面。

系统程序文件列表:项目功能:学员,教练,教练信息,预约信息,场地信息,时间安排,车辆信息,预约练车,时间段,驾校场地信息,驾校车辆信息,预约报名开题报告内容:一、选题背景与意义背景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驾校行业规模不断扩大&am…

灰度思维:解锁世界原有本色的密码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灰度思维的概念内涵及其在处理他人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指出,灰度思维作为一种超越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个体以更客观、全面的态度接受他人评价的片面性,从而促进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和谐。文章分析了他人评价片面性…

动态规划--Day03--打家劫舍--198. 打家劫舍,213. 打家劫舍 II,2320. 统计放置房子的方式数

动态规划–Day03–打家劫舍–198. 打家劫舍,213. 打家劫舍 II,2320. 统计放置房子的方式数 今天要训练的题目类型是:【打家劫舍】,题单来自灵艾山茶府。 掌握动态规划(DP)是没有捷径的,咱们唯一…

Nuxt.js@4 中管理 HTML <head> 标签

可以在 nuxt.config.ts 中配置全局的 HTML 标签,也可以在指定 index.vue 页面中配置指定的 HTML 标签。 在 nuxt.config.ts 中配置 HTML 标签 export default defineNuxtConfig({compatibilityDate: 2025-07-15,devtools: { enabled: true },app: {head: {charse…

UCIE Specification详解(十)

文章目录4.5.3.7 PHYRETRAIN(物理层重训练)4.5.3.7.1 Adapter initiated PHY retrain4.5.3.7.2 PHY initiated PHY retrain4.5.3.7.3 Remote Die requested PHY retrain4.5.3.8 TRAIN ERROR4.5.3.9 L1/L24.6 Runtime Recalibration4.7 Multi-module Link…

电商数据的获取方式:API、爬虫、第三方服务及更多

在竞争激烈的电商领域,数据是驱动业务增长的关键。准确、及时地获取电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洞察市场趋势、优化运营策略、提升用户体验。本文将全面介绍电商数据的获取方式,涵盖API接口、网络爬虫技术、第三方数据服…

《WINDOWS 环境下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8章 通用对话框

Windows操作系统为一些常用功能提供了一些通用对话框(Common Dialog Box),比如,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进行打开文件、选择字体、选择颜色等操作时,不同程序显示的对话框的模样都是一样的。另外,把同样的应用程…

SOME/IP-SD协议中组播IP地址和端口号应从何处获取、由谁设置?

<摘要> AUTOSAR SOME/IP-SD协议中组播通信参数的核心配置规则明确规定了在服务端传输&#xff08;Server-Transmits&#xff09;和客户端传输&#xff08;Client-Transmits&#xff09;两种模式下&#xff0c;组播IP地址和端口号应从何处获取、由谁设置&#xff0c;从而确…

DAY49打卡

追到第45天内容浙大疏锦行

十四、测试 (Testing)

Rust内置了强大的测试框架,使得编写和运行测试变得非常简单。Rust的测试系统主要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文档测试。 1.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通常放在与被测试代码相同的文件中,使用#[cfg(test)]模块和#[test]属性标记。 1.1 基本测试结构 // 在src/lib.rs或任何模块中pub…

LeetCode 刷题【56. 合并区间】

56. 合并区间 自己做 解&#xff1a;排序合并 class Solution { public:static bool compare(const vector<int> &p1, const vector<int> &p2){ //按第一个数排序return p1[0] < p2[0]; }vector<vector<int>> merge(ve…

DistributedLock 实现.Net分布式锁

在分布式系统中&#xff0c;经常会遇到多个实例同时访问同一份资源的情况&#xff0c;例如&#xff1a; • 多个服务节点同时写入数据库同一行数据• 定时任务在多个节点上同时运行&#xff0c;导致重复执行• 多实例写缓存时出现数据覆盖问题 为了解决 并发冲突 和 数据一致…

Flutter:ios打包ipa,证书申请,Xcode打包,完整流程

步骤1 - 5 为 申请ios的签名文件&#xff0c;App ID&#xff0c;证书&#xff0c;描述文件&#xff0c;并添加测试打包设备。 步骤1&#xff1a;生成证书签名文件&#xff08;打开钥匙串访问>证书助理>从证书颁发机构请求证书&#xff09; 存储后得到了一个签名文件&…

Shell 秘典(卷二)——号令延展秘术 与 流程掌控心法・if 天机判语篇精解

文章目录前言一、命令扩展详解1.1 逻辑运算符1.1.1 逻辑与运算符&#xff08;&&&#xff09;1.1.2 逻辑或运算符&#xff08;||&#xff09;1.1.3 组合使用注意事项1.2 echo 命令1.2.1 基本用法1.2.2 输出到标准错误&#xff08;stderr&#xff09;1.3 标准文件描述符&…

Agent实战教程:深度解析async异步编程在Langgraph中的性能优化

在现代Python开发中&#xff0c;异步编程已经成为提高程序性能的重要手段&#xff0c;特别是在处理网络请求、数据库操作或AI模型调用等耗时操作时。本文将通过实际的LangGraph 示例&#xff0c;深入解析async的真正作用&#xff0c;并揭示一个常见误区&#xff1a;为什么异步顺…

coalesce在sql中什么作用

COALESCE‌是SQL中的一个函数&#xff0c;用于返回参数列表中的第一个非空值&#xff0c;若所有参数均为NULL则返回NULL&#xff0c;常用于处理数据中的空值情况。 ‌核心功能与语法‌ COALESCE函数的基本语法为&#xff1a;COALESCE(expression1, expression2, ..., express…

【Rust】 6. 字符串学习笔记

一、Rust 字符串概述 Rust 字符串是 UTF-8 编码的文本序列&#xff0c;提供两种主要类型&#xff1a; &str - 字符串切片&#xff08;通常作为引用出现&#xff09;String - 动态可变的、拥有所有权的字符串 二、字符串字面量 (&str) 编译时已知大小&#xff0c;静态分…

达梦数据库-数据文件 (二)

达梦数据库-数据文件&#xff08;二&#xff09;-自动监控达梦数据库表空间使用率的 Shell 脚本 自动监控达梦数据库表空间使用率的 Shell 脚本&#xff0c;支持&#xff1a; ✅ 实时计算每个表空间的使用率✅ 设置阈值告警&#xff08;如 >80%&#xff09;✅ 支持邮件告警&…

如何用 Android 平台开发第一个 Kotlin 小程序

安装开发环境下载并安装最新版 Android Studio&#xff08;官方 IDE&#xff09;&#xff0c;安装时勾选 Kotlin 插件。确保 JDK 版本为 11 或更高。创建新项目打开 Android Studio 选择 File > New > New Project&#xff0c;选择 Empty Activity 模板。在配置界面中&am…

Java常用工具类

异常 (Exception)。程序世界并非总是完美的&#xff0c;异常处理机制就是Java为我们提供的优雅应对错误的解决方案。一、为什么需要异常处理&#xff1f;—— 从现实世界说起 想象一下现实生活中的场景&#xff1a; 开车上班&#xff1a;你计划开车去公司&#xff08;正常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