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权限设计:前端为啥要操这份心?
2. 权限模型的“内功心法”:RBAC 和 ABAC
RBAC:简单粗暴的角色分配
ABAC:灵活但烧脑的属性控制
3. 权限数据的“物流体系”:从后端到前端的旅程
权限数据从哪儿来?
权限数据咋存?
权限数据咋用?
4. 路由守卫:权限的“第一道防线”
路由守卫的实现思路
动态路由的“高阶玩法”
5. 组件级权限:让按钮和表单“听话”
指令式权限:优雅又省力
高阶组件:批量复用的“神器”
表单字段的权限控制
6. 性能优化:让权限检查“飞”起来
权限数据的“瘦身”计划
缓存权限检查结果
批量权限检查
7. 复杂场景:多租户系统的权限设计
多租户权限的“分层”思路
前端实现:租户切换与权限隔离
8. 权限测试与调试:别让 bug 偷跑
单元测试:给权限逻辑“体检”
集成测试:模拟真实场景
调试技巧:找到“漏网之鱼”
9. 常见坑与应对:别踩这些“雷”
坑1:前后端权限不同步
坑2:权限粒度过粗
坑3:动态路由刷新问题
10. 前后端协作:权限设计的“双人舞”
数据格式的“契约”
权限变更的“实时通知”
错误处理的分工
11. 权限系统的可扩展性:为未来“留后路”
模块化权限数据
插件化权限逻辑
支持多语言和国际化
12. 真实案例分析:从开源项目学“真经”
案例1:Ant Design Pro 的权限实践
案例2:Keycloak 的前端集成
案例3:GitLab 的权限设计
1. 权限设计:前端为啥要操这份心?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吐槽:“权限控制不就是后端的事儿吗?前端掺和啥?”这话乍听有理,但真到实际项目里,前端不参与权限设计,简直是给自己挖坑。想象一下,用户点了个按钮,结果后端返回“无权限”,页面却傻乎乎地啥也没提示,或者更糟,压根儿不该显示的按钮还大大咧咧地摆在那儿——这体验能好吗?
前端权限设计的本质,是让用户界面与用户的实际权限保持一致。它不仅是功能的“门卫”,还是用户体验的“化妆师”。好的权限设计能让用户只看到自己能操作的东西,减少误操作,提高效率;反之,权限漏洞可能让用户看到不该看的数据,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举个例子:在一个企业管理系统里,普通员工和管理员的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