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简介
本文简单熟悉一下SPI通信中的片选信号(CS)的两种实现方案:硬件片选和软件片选,以及两种方案的区别,如何选择。
在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通信中,片选信号(Chip Select, CS)用于选择目标从设备。根据其实现方式,可分为硬件片选和软件片选。
二. SPI 通信中硬件片选与软件片选
1. SPI通信中硬件片选方案
硬件片选指片选信号由 SPI 控制器(如 MCU 的 SPI 外设硬件)直接生成和控制,无需额外的软件代码干预,完全由硬件电路自动完成。
特点
专用硬件引脚:由SPI控制器硬件自动管理片选信号(如MCU的SPI模块内置CS引脚)。
自动控制:SPI控制器在数据传输开始前自动拉低CS,结束后自动拉高。
低延迟:硬件触发,响应速度快,适合高速SPI通信。
工作流程
主设备配置SPI控制器,指定硬件CS引脚。
发送数据时,硬件自动拉低对应CS引脚。
传输完成后,硬件自动释放CS引脚。
优点
节省CPU资源:无需软件干预,减少中断和代码开销。
高实时性:适合高速SPI(如>10MHz)或严格时序要求的场景。
多从机支持:部分MCU支持多硬件CS引脚(如STM32的NSS信号)。
缺点
硬件依赖:需MCU支持硬件CS功能,且引脚数量有限。
灵活性低:难以实现动态片选逻辑(如条件片选)。
2. SPI通信中的软件片选方案
特点
通用GPIO模拟:通过普通IO引脚(如PA4)手动控制片选信号。
完全软件控制:需在代码中显式拉低/拉高CS引脚。
灵活性高:可自定义片选逻辑(如延时、条件判断)。
工作流程
主设备初始化一个GPIO作为CS引脚。
传输前,手动拉低CS引脚。
传输完成后,手动拉高CS引脚。
优点
兼容性强:适用于所有MCU(即使无硬件CS功能)。
灵活控制:可动态切换从设备或调整片选时序。
节省硬件资源:不占用专用SPI片选引脚。
缺点
CPU开销大:需频繁操作GPIO,影响高速SPI性能。
时序风险:软件控制可能引入延迟,导致时序偏差。
三. SPI 通信中硬件片选与软件片选的区别,如何选择?
硬件片选与软件片选的区别如下:
硬件片选与软件片选两种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该如何选择?
- 硬件片选适合对速度和可靠性要求高、从机数量固定的场景,依赖硬件电路实现,简化软件设计。
- 软件片选适合需要灵活扩展从机、硬件资源有限的场景,依赖代码控制,成本低但需注意时序和逻辑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