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发布的一份针对 113,620 起数据泄露事件的年度全球分析报告发现,平均数据泄露成本同比下降了 9%,这主要归功于更快的发现和遏制速度。
该报告与波耐蒙研究所 (Ponemon Institute) 合作完成,发现全球平均数据泄露成本从 2024 年的 488 万美元下降至 444 万美元,与 2023 年的成本水平一致。然而,如果不是美国遭受攻击,全球成本会更低,美国的平均成本飙升 9%,达到 1022 万美元。
IBM X-Force 情报服务全球负责人 Kevin Albano 表示,尽管某些地区的网络攻击数量持续增加,但总体而言,网络安全团队在过去一年的应对能力比前几年有所提升。他补充道,这表明网络安全团队在采用最佳实践来预防网络攻击并在不到 100 天的时间内恢复方面,已经达到了更高的成熟度。
连续第二年,恶意内部攻击导致的平均泄露成本最高,为 492 万美元,紧随其后的是供应链泄露(491 万美元)和网络钓鱼攻击(480 万美元)。
报告还指出,2025年拒绝支付赎金的勒索软件受害者数量(63%)高于2024年(59%)。然而,勒索或勒索软件事件的平均成本仍然很高,尤其是在攻击者披露的情况下(508万美元)。与此同时,今年勒索软件受害者报告涉及执法部门的人数(40%)低于去年的53%。
此外,IBM 报告还发现,与去年(53%)相比,计划在数据泄露后投资安全的组织数量大幅减少(49%),其中不到一半的计划投资安全计划的组织专注于基于人工智能(AI)的安全解决方案或服务,尽管使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安全团队大大缩短了数据泄露时间 80 天,并将平均数据泄露成本降低了 190 万美元。
报告还发现,人工智能正开始被网络攻击者更广泛地利用。平均而言,16% 的数据泄露事件涉及攻击者使用人工智能,最常见的是人工智能生成的网络钓鱼攻击(37%)和深度伪造冒充攻击(35%)。
同时,报告指出,涉及人工智能模型和应用程序的攻击事件仍然有限(13%),其中97%源于缺乏适当的访问控制。在今年接受调查的组织中,20%表示他们因涉及影子人工智能的安全事件而遭受数据泄露。大多数遭受数据泄露的组织(63%)要么没有人工智能治理政策,要么仍在制定中。即使制定了政策,也只有不到一半的组织拥有人工智能部署的审批流程,61%的组织缺乏人工智能治理技术。
报告显示,在已制定治理政策的组织中,只有少数(34%)对未经批准的人工智能进行定期审计。
评估数据泄露的成本自然会因组织而异。例如,IBM 就将数百万美元的声誉成本纳入考量。无论使用何种指标,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使网络安全维护难度加大,但基本的打地鼠游戏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