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IDL 通信
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 基于 Binder 实现跨进程通信(IPC),核心是通过定义接口生成代理类,屏蔽底层 Binder 通信细节
- 适用于跨进程服务调用(如系统服务、多App协作)。
- 常见于后台服务开发、模块化解耦等场景。
- 需掌握接口定义、Service绑定、Parcelable序列化等
AIDL的使用方法
- 定义AIDL接口:创建.aidl文件并声明接口方法
// IMyService.aidl
interface IMyService {int add(int a, int b);
}
- 实现接口:在服务端实现生成的 Stub 类
public class MyServiceImpl extends IMyService.Stub {@Overridepublic int add(int a, int b) {return a + b;}
}
- 绑定服务:客户端通过 bindService 绑定远程服务并调用接口
ServiceConnection conn = new ServiceConnection() {@Override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IBinder service) {IMyService myService = IMyService.Stub.asInterface(service);int result = myService.add(1, 2);}
};
二、JNI 交互
Java Native Interface 用于 Java 与 C/C++ 代码交互,使 Java 程序可以调用本地库函数,本地代码也能访问 Java 对象和方法
业务场景:
- 本地库重用:OpenCV、FFmpeg和某些硬件加速库是用 C/C++ 编写的,通过 JNI 直接集成这些现有库可以节省大量重写和测试的时间成本
- 高性能计算 (图像处理、音视频编码、复杂算法):C/C++执行效率高,更能发挥硬件性能
- 直接操作硬件或特定系统调用:Java 运行在虚拟机中,无法直接访问底层硬件,需通过 JNI 调用驱动或系统 API (如 OpenGL API)
- 提高反编译安全性:本地代码反编译难度高于 Java字节码,但并非绝对安全
开发步骤:
- Java 层
public class NativeDemo {// 声明native方法public native void sayHello();// 加载动态库static { System.loadLibrary("nativeLib"); }
}
- C/C++ 层
#include <jni.h>
JNIEXPORT void JNICALL Java_NativeDemo_sayHello(JNIEnv *env, jobject obj) {printf("Hello from JNI!\n");
}
核心功能:
- Java 调用本地代码:通过 native 关键字声明方法,并在本地库中实现。
- 本地代码调用Java:通过 JNI 提供的 API 访问 Java 类、对象和方法。
- 数据传递与类型转换:处理 Java 与本地代码之间的数据类型映射(如jint对应int)
三、插件化
Android 插件化是一种将应用功能模块以独立插件形式动态加载的技术
- 核心目标在于实现功能热更新、模块解耦和减小主包体积
- 实现在不重新安装 APK 的情况下动态扩展应用功能
实现原理
- 动态加载机制:通过 DexClassLoader 加载插件 APK 中的类,利用反射调用插件代码。
- 插件 APK 通常不包含 AndroidManifest.xml 中的入口组件,而是通过宿主代理机制(如占位Activity)实现组件生命周期管理。
- 资源合并:通过 AssetManager.addAssetPath() 将插件资源路径加入宿主资源系统,解决插件资源ID冲突问题(如使用aapt --forced-package-id指定固定资源ID)。
- 组件通信:通过接口隔离(宿主定义接口,插件实现)或事件总线(如EventBus)实现宿主与插件间的通信。
四、Hook
有个哥们写挺全的,从 Java 到 C 的技术都概括了,点击查看
五、反编译
反编译工具:jadx-gui(源码图形化)和 GDA(国产版)
六、多开技术
放一个 AI 从 AIDL 和 JNI 方向对多开的描述,涵盖了大部分核心原理: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