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yTorch如何修改模型(魔改)?
可以参考这个链接,看了一下还不错:
PyTorch如何修改模型(魔改)_模型魔改-CSDN博客
二、替换模型,一般除了注意输入输出一致,还有其他要修改的吗?
替换模型(backbone 或者整个网络),除了保持输入输出一致,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下面是比较通用的 深度学习模型替换 checklist,在项目里替换 backbone 或模型时可以逐条对照,能避免很多坑。
一、输入输出维度对齐
-
输入维度
-
新模型的输入
shape
要和原模型的输入一致(例如[B, L, D]
,或[B, C, L]
)。 -
如果新模型需要额外输入(如
mask
、time_embedding
),要在forward
或dataloader
中添加。
-
-
输出维度
-
新模型输出必须满足任务要求(比如预测
pred_len
步[B, pred_len, D]
)。 -
如果输出多余(比如返回了 hidden states 或 attention maps),需要在
forward
里加一层projection
或select
,只保留训练所需的部分。
-
二、配置参数(configs)
-
确认新模型需要的超参数(例如
num_layers
,kernel_size
,hidden_dim
)。 -
更新
configs
,避免缺失参数报错。 -
对冗余的旧参数,如果新模型不用,可以在
__init__
里忽略,但不要误用。
三、训练循环适配
-
前向传播
-
调用
model(x_enc, x_mark_enc, ...)
返回结果,确保能和loss
计算对上。
-
-
loss 函数
-
有的模型输出
[B, pred_len, D]
,有的可能[B, D, pred_len]
,要确保loss(y_pred, y_true)
的维度一致。 -
分类/回归任务的
loss
可能不同,确保对应好。
-
-
优化器参数
-
新模型参数规模可能变化较大,要重新检查
lr
,weight_decay
。
-
四、初始化与权重
-
如果新模型需要特定初始化(如 Transformer 的
xavier_uniform
),要显式写上。 -
如果加载预训练权重,确保
state_dict
的 key 和 shape 匹配。
五、推理与评估
-
forecast/inference
-
确保预测时能正确切片(如
[:, -pred_len:, :]
)。
-
-
评估指标
-
检查指标函数和新模型输出格式匹配。
-
六、调试建议
-
先跑一个 batch
-
在
forward
前后print(x.shape, y.shape)
,确认输入输出对齐。
-
-
检查梯度
-
loss.backward()
后看模型参数是否有grad
。
-
-
小数据集 sanity check
-
在小数据集上过拟合几个 batch,看能否收敛到 0 附近。
-
七、额外注意
-
如果替换的是 backbone 而不是整个模型,要确保和 head 的接口一致(比如 feature dim)。
-
如果模型里有时间戳、mask 之类的辅助输入,替换时要保留逻辑。
-
如果是序列到序列任务,注意 decoder 是否兼容。
三、pytorch对已有模型的更改(常用的操作)
参照:pytorch对已有模型的更改(常用的操作)_pytorch修改模型参数-CSDN博客
四、小数据集 sanity check
做“小数据集 sanity check”的目的就是:让模型在极小的一组样本上迅速“背题”(训练损失接近 0,准确率接近 100%)。如果连背题都背不下来,基本可以确定是数据/标签/网络/损失/优化某一环节有 bug。
下面给你一套可直接套用的做法(PyTorch):
核心原则
-
用极小数据(比如 1~32 个样本,甚至单个 batch)。
-
关掉一切正则化:dropout=0、weight_decay=0、数据增广/掩码=关闭。
-
固定随机种子,保证复现。
-
不使用 AMP / 多卡 / DataParallel,先在单卡上简化验证。
-
较大的训练轮数(100~1000 step 不等),直到 loss→~0。
-
每次都在相同那一个 batch上反复训练(不 shuffle)。
最快路径(对你现在的工程)
目标:在你现有
DataLoader
上,取出一个 batch,然后在这个 batch 上反复训练。
1)禁用易干扰项
-
模型构造时把
head_dropout=0
、backbone_dropout=0
。 -
优化器
weight_decay=0
。 -
训练时把 AMP(autocast/GradScaler)先关掉。
-
不用
DataParallel
(先注释掉那两行)。 -
你的
MyDataSet(hard=...)
:sanity check 里把hard=None
,并设定F_MASK
不做掩码(如恒等或常量,不要随机)。
2)抓一个 batch 并反复训练
# 1) 构造很小的数据加载器(或直接用现有的)——关键是先拿到一个 batch
training_loader, validing_loader = make_loader(batch_size=16, hard=None) # hard=None 不做掩码
batch = next(iter(training_loader)) # 固定同一批数据
x_small, y_small = batch[0].to(device), batch[-1].to(device)# 2) 简化:单卡、关 AMP、关 scheduler
model = model.to(device)
model.train()
for m in model.modules():if isinstance(m, torch.nn.Dropout):m.p = 0.0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1e-3, weight_decay=0.0) # weight_decay=0
# 不用 lr_scheduler# 3) 反复在同一个 batch 上训练
for step in range(1000): # 视情况 200~1000optimizer.zero_grad()outputs = model(x_small) # 你的模型:输出 [B, L, 12]loss = nn.CrossEntropyLoss()(outputs.view(-1, 12), y_small.view(-1))loss.backward()optimizer.step()if step % 20 == 0:with torch.no_grad():preds = outputs.argmax(-1)acc = (preds == y_small).float().mean().item()print(f"step {step:4d} | loss {loss.item():.4f} | acc {acc:.4f}")
预期:loss 会持续下降,acc 会持续上升,最终非常接近 1。
如果下降很慢,把 lr
调高到 3e-3
、1e-2
试试(sanity check 不怕过拟合),或再减小 batch 里的样本数量。
如果你想用“更小数据集而不是单 batch”
-
在你已有的
make_loader
基础上,在构造 d_train 时只取前 N 条(比如 32 条),或者把mix_data_gen(...)
的数量参数改得极小(如 1、1、1)。 -
DataLoader(num_workers=0, shuffle=False)
,保证始终同序。 -
batch_size 设为全量(比如 32),训练循环同上。
收敛不了时的排查顺序
-
检查标签范围:CrossEntropy 要求标签是
[0, num_classes-1]
的LongTensor
。你代码里targets = np.array(...).astype(np.int64) - 1
,确认没有负数或越界。 -
输出维度对齐:你的
outputs.view(-1, 12)
和targets.view(-1)
要严格匹配,且12
与真实类别数一致。 -
数据是否全为常数/全零:打印
x_small.mean(), x_small.std()
看是否正常。 -
梯度是否在更新:打印几个参数的
p.grad.abs().mean()
看是否为None
或为 0。 -
学习率:过小不收敛,过大发散。sanity check 推荐
1e-3 ~ 1e-2
之间快速试。 -
关闭一切正则:确认 dropout=0、weight_decay=0、mask/augment 关闭。
-
模型是否有
requires_grad=False
的层:特别是你之前VisionTS
冻结参数的逻辑,sanity check 要确保你训练的那部分确实requires_grad=True
。 -
AMP 相关:先完全关闭(你之前报过“不需要梯度”的错误,AMP/
no_grad()
很容易踩坑)。
一个极简“单文件版”模板(方便复制粘贴)
import torch, torch.nn as nntorch.manual_seed(3407)
device = torch.device("cuda:0"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model = YourModel(..., head_dropout=0., backbone_dropout=0.).to(device) # 把 dropout 设 0
for m in model.modules():if isinstance(m, nn.Dropout):m.p = 0.0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1e-3, weight_decay=0.0)
criterion = nn.CrossEntropyLoss()# 准备一个固定 batch(确保 targets 是 LongTensor 且在 [0, C-1])
x_small = torch.randn(8, 1024, 5, 128, device=device) # 按你的输入形状
y_small = torch.randint(low=0, high=12, size=(8, 1024), device=device) # [B, L]for step in range(500):optimizer.zero_grad()out = model(x_small) # [B, L, 12]loss = criterion(out.view(-1, 12), y_small.view(-1))loss.backward()optimizer.step()if step % 50 == 0:with torch.no_grad():acc = (out.argmax(-1) == y_small).float().mean().item()print(step, loss.item(), acc)
什么时候算通过?
-
几百个 step 内,loss 显著下降(通常 <0.1),acc 接近 100%。
-
如果做不到:多半是实现或数据对齐的问题,优先按上面的排查顺序逐条排。
需要的话,你把你当前想 sanity check 的具体模型名和构造参数贴一下,我可以按你的工程结构给你一段“直接跑”的最小脚本,帮你对齐输入输出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