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PART THREE:段和层的概念比较
      • 一、“段”更强调“功能闭环+责任归属”,而非“单纯的层级堆叠”
      • 二、“段”规避“层”的“刚性依赖陷阱”,适配航空系统的“灵活组合需求”
      • 三、“段”贴合航空工业的“工程化语言习惯”,降低跨主体协作成本
      • 总结:“段”是FACE架构“工程化落地”的核心载体
  • PART FOUR:实现代码直观演示
      • 前提说明
    • 一、传统分层架构(以“层”为核心)的实现
      • 1. 分层结构设计
      • 2. 分层架构代码实现
      • 分层架构的核心问题(凸显“层”的局限性)
    • 二、FACE分段架构(以“段”为核心)的实现
      • 1. 分段结构设计(对应FACE五层架构的简化版)
      • 2. 分段架构代码实现(核心是“标准接口+段内责任闭环”)
    • 三、“段”与“层”的核心区别(代码层面总结)

PART THREE:段和层的概念比较

在航空FACE(Future Airborne Capability Environment)开放式架构中,用“段”(Segment)而非“层”(Layer)来定义核心结构单元,并非术语使用的随意选择,而是基于航空嵌入式系统的高安全性、强实时性、复杂兼容性需求,对架构功能边界、责任范围和工程落地逻辑的精准界定。其特殊用意可从三个核心维度拆解:

一、“段”更强调“功能闭环+责任归属”,而非“单纯的层级堆叠”

在传统IT架构(如OSI七层模型)中,“层”(Layer)的核心逻辑是**“自上而下的依赖传递”**:上层功能完全依赖下层提供的基础服务(如应用层依赖传输层的通信能力,传输层依赖网络层的路由能力),层与层之间是“单向支撑”关系,且每层的功能更偏向“通用技术服务”(如网络层仅负责数据包路由,不绑定具体业务场景)。

而FACE架构中的“段”(Segment),本质是**“特定功能域的闭环单元”——每个“段”不仅包含“技术服务能力”,还明确了该能力对应的工程责任边界**(如由谁开发、如何测试、如何适配),且“段”与“段”之间并非完全的“单向依赖”,而是允许基于标准化接口的“双向协同”。

以FACE的核心“段”为例:

  • 操作系统段(OSS):不仅提供POSIX兼容的基础调度能力(类似传统“操作系统层”),还需对航空场景的“强实时性”(如毫秒级任务响应)、“高可靠性”(如故障隔离)负责,其功能是“为航空嵌入式环境定制的闭环服务”,而非通用操作系统的简单适配;
  • 可移植组件段(PCS):看似类似“应用层”,但它明确要求“与硬件/传感器完全解耦”,且每个组件需符合FACE的“一致性单元(UoC)”标准——这意味着“段”不仅定义了功能层级,还绑定了“组件开发规范、测试认证要求”等工程责任,而非单纯的逻辑层级。

简言之:“层”是**“技术逻辑的分层”,“段”是“功能+责任+规范的闭环段”**,更贴合航空工业“需明确权责、降低协作风险”的工程需求。

二、“段”规避“层”的“刚性依赖陷阱”,适配航空系统的“灵活组合需求”

航空装备的特点是**“平台多样性+功能定制化”**:同一架飞机(如战斗机)可能需要适配不同任务模块(如空战、侦查、电子对抗),不同机型(如直升机、运输机)的硬件基础(如处理器、传感器)也存在差异。若用“层”的概念,易陷入“一层失效则全栈瘫痪”的刚性依赖——传统IT架构中,下层接口变更会直接导致上层不可用,而航空系统无法承受这种“牵一发动全身”的风险。

FACE的“段”通过**“标准化接口+松耦合设计”**,打破了这种刚性依赖:每个“段”的对外交互仅通过FACE定义的三类标准接口(传输服务接口、I/O接口、操作系统接口),内部实现可根据平台需求灵活调整,且“段”的组合并非“必须完整堆叠”——例如,某简化型无人机可能不需要“特定平台服务段(PSSS)”的复杂功能,可直接通过“输入输出服务段(IOSS)”连接硬件与应用,无需强制保留所有“段”的层级。

这种设计下,“段”更像“可插拔的功能模块”:既可以独立升级(如更新OSS以支持更先进的处理器),也可以灵活裁剪(根据平台需求选择必要“段”),而“层”的概念难以体现这种“非刚性组合”的灵活性——“层”通常隐含“必须从底层到上层完整覆盖”的逻辑,与航空系统的定制化需求相悖。

三、“段”贴合航空工业的“工程化语言习惯”,降低跨主体协作成本

FACE架构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打破供应商壁垒”**:过去航空软件多由单一厂商“垂直开发”(从底层驱动到上层应用全栈包办),导致不同厂商的软件无法兼容,军方更换供应商需付出极高成本。FACE的本质是通过“标准化”推动“多厂商协同”——例如,A厂商开发OSS、B厂商开发PSSS、C厂商开发PCS,最终通过标准接口集成。

在航空工业的工程语境中,“段”(Segment)是更常用的“协作单元术语”:它天然带有“可划分、可交付、可验收”的工程属性——每个“段”可作为独立的“交付物”(如A厂商需向集成方交付符合FACE标准的OSS段,并通过该“段”的单独测试认证),而“层”(Layer)更偏向技术逻辑描述,缺乏“工程交付”的指向性。

例如,军方在招标时可明确要求“供应商需交付符合FACE 3.0标准的可移植组件段(PCS)”,并基于PCS的标准接口验收;若用“层”,则需额外解释“应用层需满足哪些工程要求”,增加协作沟通成本。简言之,“段”的术语选择,是为了让架构标准更贴近航空工业的“供应链协作逻辑”,而非单纯的技术逻辑描述。

总结:“段”是FACE架构“工程化落地”的核心载体

FACE不用“层”而用“段”,本质是**“从技术逻辑导向转向工程落地导向”**:“层”解决的是“如何划分技术层级”,而“段”解决的是“如何在航空高安全、高定制、多协作的场景下,实现标准化与灵活性的平衡”。它不仅是术语的差异,更是对航空系统需求的深度适配——通过“功能闭环+灵活组合+工程协同”的属性,让开放式架构从“技术概念”真正落地为“可执行、可协作、可复用”的航空软件标准。

PART FOUR:实现代码直观演示

要理解FACE架构中“段(Segment)”与传统IT架构中“层(Layer)”的区别,我们可以通过 “航空导航软件” 这一具体场景,分别用传统分层架构FACE分段架构实现核心功能(如“获取GPS数据并显示导航信息”),通过代码对比直观呈现二者差异。

前提说明

场景核心需求:

  1. 底层硬件:GPS模块(输出经纬度原始数据)、显示屏(显示格式化的导航信息);
  2. 核心逻辑:读取GPS数据 → 解析数据 → 格式化显示;
  3. 关键约束:航空场景需支持“硬件替换”(如换不同厂商的GPS模块)、“功能升级”(如新增北斗定位),且需明确各模块的责任边界(避免故障时权责不清)。

一、传统分层架构(以“层”为核心)的实现

传统IT分层(如“硬件驱动层→数据解析层→应用显示层”)的核心特点是:层间单向依赖、功能仅含技术逻辑、无明确工程责任边界。代码中,上层完全依赖下层的“具体实现”(而非标准接口),且层内代码未绑定“适配规范”或“测试要求”。

1. 分层结构设计

层级(Layer)核心功能依赖关系
应用显示层(上层)格式化并显示导航信息直接依赖“数据解析层”的具体函数
数据解析层(中层)解析GPS原始数据为经纬度直接依赖“硬件驱动层”的具体函数
硬件驱动层(下层)读取GPS模块的原始二进制数据绑定特定厂商的GPS硬件接口

2. 分层架构代码实现

# ------------------------------
# 1. 硬件驱动层(Layer 1):仅实现“读取数据”的技术逻辑,无标准接口
# 问题:绑定了“厂商A的GPS模块”,换厂商B需修改此层代码,且无故障处理规范
# ------------------------------
class GPSDriver_Layer:def __init__(self):# 硬编码厂商A的GPS硬件端口(无适配规范)self.port = "/dev/gps_vendor_a"def read_raw_data(self):# 直接调用厂商A的私有API读取数据(无标准接口)import vendor_a_gps_sdk  # 依赖厂商私有SDKraw_data = vendor_a_gps_sdk.get_raw()  # 私有函数,无统一规范return raw_data  # 返回原始二进制数据,无错误码定义# ------------------------------
# 2. 数据解析层(Layer 2):仅实现“解析逻辑”,依赖驱动层具体实现
# 问题:若驱动层修改函数名(如read_raw_data→read_data),此层必须同步修改
# ------------------------------
class GPSParser_Layer:def __init__(self):# 直接依赖驱动层的具体类(强耦合)self.driver = GPSDriver_Layer()def parse_to_coords(self):# 依赖驱动层的具体函数,无标准接口约束raw_data = self.driver.read_raw_data()# 解析逻辑(无统一数据格式规范)lat = float(raw_data[10:20])  # 硬编码数据偏移量lon = float(raw_data[20:30])return {"lat": lat, "lon": lon}# ------------------------------
# 3. 应用显示层(Layer 3):仅实现“显示逻辑”,依赖解析层具体实现
# 问题:若解析层返回格式修改(如lat→latitude),此层必须同步修改
# ------------------------------
class NavDisplay_Layer:def __init__(self):# 直接依赖解析层的具体类(强耦合)self.parser = GPSParser_Layer()def show_nav_info(self):# 依赖解析层的具体函数,无标准接口约束coords = self.parser.parse_to_coords()# 显示逻辑(无统一显示格式规范)print(f"当前位置:纬度{coords['lat']},经度{coords['lon']}")# ------------------------------
# 调用逻辑:层间强耦合,一处修改全栈受影响
# ------------------------------
if __name__ == "__main__":display = NavDisplay_Layer()display.show_nav_info()

分层架构的核心问题(凸显“层”的局限性)

  1. 强耦合:应用层依赖解析层、解析层依赖驱动层的具体实现(而非接口),换GPS厂商(如从A换B)需修改3层代码;
  2. 无责任边界:代码仅包含技术逻辑,未定义“驱动层需支持故障重试”“解析层需输出标准错误码”等航空场景必需的工程责任;
  3. 无灵活性:无法“裁剪”或“替换”某一层(如想同时支持GPS+北斗,需重构整个解析层)。

二、FACE分段架构(以“段”为核心)的实现

FACE架构的“段(Segment)”核心特点是:段间通过标准接口通信、每段是“功能+责任+规范”的闭环单元、支持灵活替换/裁剪。代码中,每段需实现“标准接口”,且段内包含“适配规范”“故障处理”等航空工程必需的责任定义。

1. 分段结构设计(对应FACE五层架构的简化版)

段(Segment)核心功能+工程责任交互方式
可移植组件段(PCS)格式化显示导航信息;需支持“多显示终端适配”调用“传输服务段”的标准接口
传输服务段(TSS)转发解析后的数据;需保证“实时性(<100ms)”调用“数据解析段”的标准接口
数据解析段(类似PSSS/IOSS)解析定位数据;需支持“GPS/北斗双模”“输出标准错误码”调用“硬件适配段”的标准接口
硬件适配段(类似OSS/IOSS)读取硬件数据;需支持“多厂商GPS模块”“故障重试(3次)”实现“硬件访问标准接口”

2. 分段架构代码实现(核心是“标准接口+段内责任闭环”)

首先定义FACE风格的标准接口(对应FACE架构中的“传输服务接口”“I/O接口”),所有段必须实现接口,确保段间解耦:

# ------------------------------
# 第一步:定义FACE风格的标准接口(强制约束,所有段必须实现)
# 接口=功能规范+责任要求(如故障处理、数据格式)
# ------------------------------
from abc import ABC, abstractmethod# 1. 硬件访问标准接口(对应FACE的I/O接口):定义“读数据”的规范+责任
class GPSHardwareInterface(ABC):@abstractmethoddef read_raw_data(self) -> tuple[bytes, int]:"""读取硬件原始数据(航空工程责任要求):1. 返回值:(原始数据, 错误码),0=成功,1=硬件超时,2=数据无效;2. 必须支持3次故障重试(避免瞬时干扰);3. 需兼容至少2家厂商的硬件接口。"""pass# 2. 数据解析标准接口(对应FACE的传输服务接口):定义“解析数据”的规范
class GPSParserInterface(ABC):@abstractmethoddef parse(self, raw_data: bytes) -> tuple[dict, int]:"""解析原始数据(航空工程责任要求):1. 返回值:(解析结果{"lat":浮点数, "lon":浮点数}, 错误码);2. 必须支持GPS/北斗双模数据解析;3. 错误码:0=成功,3=数据格式错误,4=校验失败。"""pass# 3. 数据传输标准接口(对应FACE的传输服务接口):定义“数据转发”的规范
class DataTransferInterface(ABC):@abstractmethoddef transfer(self, parser: GPSParserInterface, hardware: GPSHardwareInterface) -> tuple[dict, int]:"""转发解析后的数据(航空工程责任要求):1. 必须保证传输延迟<100ms(航空实时性要求);2. 返回值:(解析后的数据, 错误码),错误码继承自硬件/解析层。"""pass

然后实现各段(Segment),每段需实现标准接口,并包含“责任闭环”(如故障重试、双模适配):

# ------------------------------
# 第二步:实现各“段”(每段是“功能+责任”的闭环单元)
# ------------------------------
import time# 1. 硬件适配段(类似FACE的OSS/IOSS):实现硬件访问接口,包含故障重试责任
class GPSHardwareSegment(GPSHardwareInterface):def __init__(self, vendor: str):# 支持多厂商硬件(符合接口“兼容2家厂商”的责任要求)self.vendor = vendorif vendor == "A":self.port = "/dev/gps_vendor_a"elif vendor == "B":self.port = "/dev/gps_vendor_b"def read_raw_data(self) -> tuple[bytes, int]:# 实现“3次故障重试”的责任要求retry_count = 0while retry_count < 3:try:if self.vendor == "A":import vendor_a_gps_sdkraw_data = vendor_a_gps_sdk.get_raw()elif self.vendor == "B":import vendor_b_gps_sdk  # 支持厂商B,无需修改其他段raw_data = vendor_b_gps_sdk.read_data()  # 厂商B函数名不同,但接口统一return (raw_data, 0)  # 成功:错误码0except Exception as e:retry_count += 1time.sleep(0.1)  # 重试间隔100msreturn (b"", 1)  # 3次重试失败:错误码1(超时)# 2. 数据解析段(类似FACE的PSSS):实现解析接口,包含双模适配责任
class GPSParserSegment(GPSParserInterface):def parse(self, raw_data: bytes) -> tuple[dict, int]:# 实现“GPS/北斗双模解析”的责任要求if len(raw_data) == 0:return ({}, 4)  # 数据无效:错误码4# 识别数据类型(GPS/北斗)if raw_data[0] == 0x01:  # GPS数据标识try:lat = float(raw_data[10:20].decode())lon = float(raw_data[20:30].decode())return ({"lat": lat, "lon": lon}, 0)except:return ({}, 3)  # 格式错误:错误码3elif raw_data[0] == 0x02:  # 北斗数据标识try:lat = float(raw_data[8:18].decode())  # 北斗数据偏移量不同,但接口统一lon = float(raw_data[18:28].decode())return ({"lat": lat, "lon": lon}, 0)except:return ({}, 3)else:return ({}, 3)# 3. 传输服务段(FACE的TSS):实现传输接口,包含实时性责任
class DataTransferSegment(DataTransferInterface):def transfer(self, parser: GPSParserInterface, hardware: GPSHardwareInterface) -> tuple[dict, int]:# 实现“延迟<100ms”的实时性责任要求start_time = time.time()# 调用硬件段的标准接口(不依赖具体厂商)raw_data, hw_err = hardware.read_raw_data()if hw_err != 0:return ({}, hw_err)  # 继承硬件段错误码# 调用解析段的标准接口(不依赖具体解析逻辑)coords, parse_err = parser.parse(raw_data)if parse_err != 0:return ({}, parse_err)# 检查实时性delay = (time.time() - start_time) * 1000  # 转换为毫秒if delay > 100:print(f"警告:传输延迟{delay:.1f}ms,超出100ms要求")return (coords, 0)# 4. 可移植组件段(FACE的PCS):实现显示功能,支持多终端适配
class NavDisplaySegment:def __init__(self, transfer: DataTransferInterface):# 依赖“传输服务段的标准接口”,不依赖具体实现self.transfer = transferdef show_nav_info(self, hardware: GPSHardwareInterface, parser: GPSParserInterface):# 通过标准接口获取数据,与硬件/解析逻辑解耦coords, err = self.transfer.transfer(parser, hardware)if err == 0:print(f"【航空导航显示】纬度{coords['lat']:.6f},经度{coords['lon']:.6f}")elif err == 1:print(f"【故障提示】GPS硬件超时(符合航空故障告警规范)")elif err == 3:print(f"【故障提示】数据解析错误(符合航空故障告警规范)")

最后是调用逻辑:支持“灵活替换段”(如换厂商、加北斗),无需修改其他段:

# ------------------------------
# 第三步:调用逻辑(段间解耦,灵活替换)
# ------------------------------
if __name__ == "__main__":# 场景1:使用厂商A的GPS模块(仅需修改硬件段的参数)print("=== 场景1:厂商A GPS ===")hw_a = GPSHardwareSegment(vendor="A")parser = GPSParserSegment()transfer = DataTransferSegment()display = NavDisplaySegment(transfer)display.show_nav_info(hw_a, parser)# 场景2:替换为厂商B的GPS模块(仅需新建硬件段,其他段完全不变)print("\n=== 场景2:厂商B GPS ===")hw_b = GPSHardwareSegment(vendor="B")display.show_nav_info(hw_b, parser)  # 其他段(解析、传输、显示)无需修改# 场景3:新增北斗模块(仅需确保解析段支持,其他段完全不变)print("\n=== 场景3:北斗模块(厂商A) ===")# 硬件段返回北斗数据(raw_data[0] = 0x02),解析段自动适配,其他段无感知hw_a_beidou = GPSHardwareSegment(vendor="A")  # 假设厂商A支持北斗display.show_nav_info(hw_a_beidou, parser)

三、“段”与“层”的核心区别(代码层面总结)

对比维度传统分层架构(层)FACE分段架构(段)
依赖方式依赖“具体实现”(如GPSDriver_Layer类),强耦合依赖“标准接口”(如GPSHardwareInterface),解耦
功能范围仅包含“技术逻辑”(如读数据、解析),无责任定义包含“技术逻辑+工程责任”(如故障重试、实时性、双模适配)
灵活性换硬件/功能需修改全栈代码(如换厂商A→B需改3层)换硬件/功能仅需替换对应段(如换厂商A→B仅需新建GPSHardwareSegment(vendor="B")
工程落地性无明确验收标准(如无错误码、无延迟要求)每段有明确的“责任规范”(如错误码定义、实时性要求),可独立验收

通过代码对比可见:“层”是“技术逻辑的堆叠”,而“段”是“功能+责任+规范的闭环单元”。FACE用“段”的设计,本质是为了适配航空场景的“高可靠性、强灵活性、多主体协作”需求——让每个段既能独立开发/测试/升级,又能通过标准接口快速集成,避免传统分层架构的“牵一发动全身”问题。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swp.cn/diannao/98576.shtml
繁体地址,请注明出处:http://hk.pswp.cn/diannao/98576.shtml
英文地址,请注明出处:http://en.pswp.cn/diannao/98576.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英文站点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金融量化指标--6InformationRatio信息比率

InformationRatio信息比率计算公式添加图片注释&#xff0c;不超过 140 字&#xff08;可选&#xff09;一、信息比率&#xff08;IR&#xff09;是什么&#xff1f;核心概念&#xff1a;信息比率衡量的是投资组合经理相对于某个基准指数&#xff08;Benchmark&#xff09;&…

Java全栈开发面试实录:从基础到微服务的实战经验分享

Java全栈开发面试实录&#xff1a;从基础到微服务的实战经验分享 一、初识面试场景 我叫李明&#xff0c;28岁&#xff0c;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xff0c;硕士学历。在互联网行业已经有5年的工作经验&#xff0c;先后在两家中型互联网公司担任Java全栈开发工程…

【51单片机】【protues仿真】基于51单片机公交报站系统

目录 一、主要功能 二、使用步骤 三、硬件资源 四、软件设计 五、实验现象 一、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如下&#xff1a; 1、LCD12864显示时间、日期、公交车车站、温度等 2、按键设置时间&#xff0c;显示公交车信息 3、串口播报相应站点信息 4、按键控制上行、下行、手动播…

第1节-PostgreSQL入门-从表中查询数据

摘要&#xff1a;在本教程中,你将学习如何使用 PostgreSQL 的 SELECT 语句从表中检索数据。 SELECT 语句 要从表中查询数据,需使用 PostgreSQL 的 SELECT 语句。 以下是 SELECT 语句的基本语法: SELECT column1, column2, ... FROM table_name;在这种语法中: 首先,在 SELECT 关…

【C++进阶】---- map和set的使用

1.序列式容器和关联式容器 前⾯我们已经接触过STL中的部分容器如&#xff1a;string、vector、list、deque、array、forward_list等&#xff0c;这些容器统称为序列式容器&#xff0c;因为逻辑结构为线性序列的数据结构&#xff0c;两个位置存储的值之间⼀般没有紧密的关联关系…

430章:Python Web爬虫入门:使用Requests和BeautifulSoup

在软件交付日益高频、用户需求快速迭代的今天&#xff0c;版本发布流程的规范性直接决定了团队的交付效率、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然而&#xff0c;许多团队仍面临以下痛点&#xff1a;发布混乱&#xff1a;分支管理随意&#xff0c;代码冲突频发&#xff1b;质量失控&#xf…

代码随想录第七天|● 454.四数相加II ● 383. 赎金信 ● 15. 三数之和 18.四数之和

本文所有题目链接/文章讲解/视频讲解&#xff1a;https://programmercarl.com/0454.%E5%9B%9B%E6%95%B0%E7%9B%B8%E5%8A%A0II.html 454.四数相加II 有四个数组&#xff0c;如果要遍历则时间复杂度太大 可以选择分组&#xff0c;a和b一组&#xff0c;c和d一组 这样就可以等同于…

Vue3源码reactivity响应式篇之computed计算属性

概述 vue3中&#xff0c;computed函数用于表示计算属性&#xff0c;有惰性求值、响应式追踪依赖的特点。本文将介绍computed的实现原理以及其机制细节。 源码解析 computed计算属性和computed方法、ComputedRefImpl类以及refreshComputed方法有关。 computed方法 computed暴露给…

[嵌入式embed]Keil5烧录后STM32不自动运行,复位才能运行

[嵌入式embed]Keil5烧录后STM32不自动运行,复位才能运行Keil5-验证“Reset and Run”功能是否生效参考文章Keil5-验证“Reset and Run”功能是否生效 参考文章 Keil5烧录后STM32不自动运行&#xff1f;必须复位才能启动的终极解决方案

阿里云Qwen3系列模型部署微调评测

与阿里云一起轻松实现数智化让算力成为公共服务&#xff1a;用大规模的通用计算&#xff0c;帮助客户做从前不能做的事情&#xff0c;做从前做不到的规模。让数据成为生产资料&#xff1a;用数据的实时在线&#xff0c;帮助客户以数据为中心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创造新的价值。模型…

北京鲁成伟业 | 三屏加固笔记本电脑C156F3

在工业控制、应急指挥、测控及无人机作业等对设备稳定性与环境适应性要求较高的领域&#xff0c;一款性能均衡且坚固耐用的计算机往往能为工作效率提供有力支撑。三屏加固笔记本电脑C156F3便是针对这类需求设计的设备&#xff0c;凭借多方面的特性&#xff0c;可满足不同场景下…

七彩氛围灯芯片EH3A01RGB驱动芯片定时开关IC方案

‍在现代智能家居和个性化照明领域&#xff0c;EH3A01-442A-A24F小夜灯定时芯片凭借其多功能、低功耗和灵活配置的特点&#xff0c;成为LED氛围灯、小夜灯及便携式照明方案的理想选择。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芯片的核心功能、电气特性及应用场景&#xff0c;帮助开发者与用户全面掌握…

Spring Boot 项目新增 Module 完整指南

1. 模块化开发的重要性 在软件开发中&#xff0c;随着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xff0c;​​模块化设计​​已成为提高代码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的关键实践。通过将大型项目拆分为多个独立模块&#xff0c;开发团队可以​​并行开发​​不同功能组件&#xff0c;降低代码耦合度&…

Git cherry-pick 与分支重置技术实现代码健全性保障下的提交记录精简

代码健全性保障&#xff1a;上市审查中的 Git 提交记录整理方案&#xff08;核心功能提交筛选流程&#xff09; 一、背景与目的 我司正处于上市筹备阶段&#xff0c;券商需对核心系统进行 Git 代码审查&#xff0c;并基于提交记录生成测试报告。由于原始提交记录包含大量细节性…

前后端联调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记录

服务器的ip没有设置成所有ip都能访问的&#xff0c;或防火墙没开跨域问题&#xff08;刚开始异源&#xff0c;有这个问题&#xff0c;主要是前端做一下配置代理&#xff0c;后端也可以配置跨域资源共享&#xff08;CORS&#xff09;&#xff09;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Cor…

数字图像处理-设计生成一个半球

1 实验题目设计生成一个半球&#xff08;matlab&#xff09;。2 程序源代码%Hemisphere clear,clc,close all %Sphere radius R1; %Set grid number n30; theta (-n:2:n)/n*pi; phi ([0,0:2:n])/n*pi/2; cosphi cos(phi); cosphi(1) 0; cosphi(end) 0; sintheta sin(thet…

mac M1上安装windows虚拟机报错

Parallels版本是18.0.02 mac&#xff1a;arm系统15.6.1 自动获取windows11下载&#xff0c;安装的时候报错&#xff0c;蓝屏&#xff0c;是因为安装的版本不对&#xff0c;猜测原因应该是18.0.02不支持最新版的windows11&#xff0c;需要更新最新版的Parallels。 解决方案&am…

基于R语言机器学习方法在生态经济学领域中的实践技术应用

近年来&#xff0c;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xff0c;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xff0c;结合了统计学、数据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主流方向之一&#xff0c;目前也在飞快的融入计量经济学研究。表面上机器学习通常使用大数据&#xf…

第01章 初识MySQL与mysql8.0的安装

初识 MySQL 文章目录初识 MySQL引言一、数据库基础1.1 什么是数据库1.2 表1.3 数据类型1.4 主键二、数据库技术构成2.1 数据库系统2.2 SQL 语言2.2.1 数据定义语言&#xff08;DDL&#xff09;2.2.2 数据操作语言&#xff08;DML&#xff09;2.2.3 数据查询语言&#xff08;DQL…

【数据结构基础习题】-1- 数据结构基本操作

一、顺序表和链表习题 1. 顺序表就地逆置#include <stdio.h> // 定义顺序表结构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struct {int data[MAXSIZE];int length; } SqList; // 就地逆置顺序表 void reverseList(SqList *L) {int i, temp;for (i 0; i < L->length / 2;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