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赛题核心意义
收集近 11 年的赛题并非简单的 “题目存档”,而是为了从历史规律、能力匹配、实战准备三个维度为参赛者或研究者提供价值。
1.1把握竞赛命题趋势,降低选题盲目性
赛题命题往往紧扣当年社会热点、科技前沿与行业痛点(如 2024 年 E 题 “交通流量管控” 对应城市旅游拥堵治理,2021 年 A 题 “FAST 主动反射面调节” 关联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通过纵向梳理,可清晰发现命题从 “纯理论建模” 向 “实际问题解决” 倾斜(如近年赛题普遍增加 “数据预处理”“多约束优化” 要求),也能总结高频命题领域(如交通优化、生产决策、环境分析、科技工程类题目占比超 60%),帮助参赛者提前聚焦优势领域,避免临赛时因不熟悉题型而选错题目。
1.2构建 “问题 - 模型” 对应思维,提升建模效率
数学建模的核心是 “用合适的模型解决特定问题”,而历史赛题是 “问题与模型匹配” 的最佳案例库。例如:
遇到 “资源分配 / 成本优化” 类问题(如 2024 年 B 题生产决策、2020 年 C 题信贷决策),可关联 “线性规划 / 整数规划模型”;
遇到 “概率预测 / 风险评估” 类问题(如 2024 年 D 题深弹命中概率、2019 年 E 题薄利多销分析),可关联 “概率论 / 马尔可夫链模型”。
收集赛题能帮助使用者建立 “看到问题→联想对应模型” 的条件反射,减少建模初期的思路混乱。
1.3 积累实战数据与边界条件处理经验
赛题并非 “理想化数学题”,而是包含大量 “实际约束”(如 2023 年 E 题黄河水沙分析需处理 “数据缺失”,2022 年 D 题气象传输需考虑 “误码率限制”)。收集赛题时,可同步关注题目中 “隐含的边界条件”(如时间限制、成本上限、数据误差范围),这些细节是建模能否落地的关键 —— 而历史赛题的 “约束设置规律”(如工业类题目常含 “生产周期约束”,环境类题目常含 “自然变量波动约束”),能为后续实战提供参考,避免因忽略实际约束导致模型 “纸上谈兵”。
1.4 为团队分工与能力补全提供依据
数学建模需 3 人团队分工(建模、编程、写作),不同赛题对团队能力的要求差异显著:
科技工程类题目(如 2024 年 A 题板凳龙、2014 年 A 题嫦娥三号)需较强的 “物理建模 + 编程实现” 能力(如用 MATLAB 仿真运动轨迹);
数据分析类题目(如 2023 年 C 题蔬菜定价、2018 年 C 题会员画像)需较强的 “数据处理 + 统计学” 能力(如用 Python 做回归分析)。
收集赛题后,可根据团队成员特长(如 “擅长编程者适合工业类题,擅长统计者适合数据分析类题”)提前规划分工,避免临赛时因能力不匹配导致效率低下。
年份 | 赛题 | 题目 | 简介 |
---|---|---|---|
2024 年 | A 题 | “板凳龙” 闹元宵 | 需对动态系统建模,模拟舞龙队伍在螺旋路径中的行进过程,求解队伍每秒的位置、速度,进行碰撞检测与路径优化等 |
2024 年 | B 题 | 生产过程中的决策问题 | 企业生产电子产品,需购买两种零配件进行装配。要为企业设计抽样检测零配件的方案,在已知零配件和成品次品率等情况下,对生产各阶段(零配件检测、成品检测、不合格成品处理、用户退回不合格品处理)作出决策;还要考虑多工序、多零配件的复杂生产过程的决策 |
2024 年 | C 题 | 农作物的中值策略 | 需考虑农作物种植面积、成本、收益、作物间的替代性与互补性,以及价格、气候等不确定性因素,通过建立动态种植模型研究农作物种植的最优策略 |
2024 年 | D 题 | 反潜航空深弹命中概率问题 | 基于反潜战术中的深弹投射场景,运用军事知识和概率论原理,对相关情况合理简化,构建数学模型计算深弹命中潜艇的概率 |
2024 年 | E 题 | 交通流量管控 | 以小镇道路为例,聚焦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特别是黄金周期间旅游车流的应对,通过数据预处理和条件假设,构建数学模型寻求解决方案 |
2023 年 | A 题 | 定日镜场的优化设计 | 围绕定日镜场,从光学、力学等多方面考虑,对定日镜的布局、角度等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太阳能的收集和利用效率 |
2023 年 | B 题 | 多波束测线问题 | 在多波束测量场景下,针对测线的规划、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以实现更高效、准确的海洋测量 |
2023 年 | C 题 | 蔬菜类商品的自动定价与补货决策 | 结合蔬菜市场的需求变化、成本波动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实现蔬菜类商品的自动定价,并制定合理的补货决策,以平衡收益和库存成本 |
2023 年 | D 题 | 圈养湖羊的空间利用率 | 从圈养湖羊的养殖环境出发,考虑湖羊的生长习性、活动空间需求等,对养殖场地的布局和利用进行优化,提高空间利用率 |
2023 年 | E 题 | 黄河水沙监测数据分析 | 对黄河水沙监测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为黄河的治理、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
2022 年 | A 题 | 波浪能最大输出功率设计 | 针对波浪能的特点,通过物理建模和数学计算,设计相关装置或系统,以实现波浪能的高效捕获和转化,获得最大输出功率 |
2022 年 | B 题 | 无人机遂行编队飞行中的纯方位无源定位 | 研究无人机在编队飞行时,仅依靠方位信息进行无源定位的方法,涉及信号处理、空间几何计算等多方面知识,以实现无人机的精准定位和编队控制 |
2022 年 | C 题 | 古代玻璃制品的成分分析与鉴别 | 运用化学分析、统计学等方法,对古代玻璃制品的成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鉴别模型,判断玻璃制品的产地、年代等信息 |
2022 年 | D 题 | 气象报文信息卫星通信传输 | 考虑气象报文信息在卫星通信传输过程中的特点和问题,如数据量、传输速率、误码率等,优化传输方案,保障气象信息的准确、快速传输 |
2022 年 | E 题 | 小批量物料的生产安排 | 针对小批量物料生产场景,综合考虑生产流程、成本、交货期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调度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
2021 年 | A 题 | “FAST” 主动反射面的形状调节 | 基于 “FAST”(中国天眼)主动反射面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如何对反射面的形状进行精确调节,以实现更好的信号接收效果 |
2021 年 | B 题 | 乙醇耦合制备 C4 烯烃 | 围绕乙醇耦合制备 C4 烯烃的化学工艺过程,考虑反应条件、原料转化率、产物选择性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优化反应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2021 年 | C 题 | 生产企业原材料的订购与运输 | 生产企业需要对原材料进行订购和运输,要综合考虑原材料价格波动、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生产需求等因素,建立模型制定最优的订购与运输策略 |
2021 年 | D 题 | 连铸切割的在线优化 | 在连铸生产过程中,针对铸坯的切割环节,考虑铸坯的质量、切割速度、切割损耗等因素,通过数学模型实现切割过程的在线优化,提高生产效益 |
2021 年 | E 题 | 中药材的鉴别 | 利用化学、生物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中药材的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鉴别模型,实现对中药材真伪、品质的准确鉴别 |
2020 年 | A 题 | 炉温曲线 | 研究在特定工艺要求下,炉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优化炉温控制策略,以满足生产过程中对炉温的精确要求 |
2020 年 | B 题 | 穿越沙漠 | 给定穿越沙漠的相关条件,如沙漠长度、车辆载油量、加油站位置等,建立数学模型规划最优的穿越方案,包括行车路线、加油策略等 |
2020 年 | C 题 | 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决策 | 综合考虑中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信用记录、市场环境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为金融机构提供信贷决策依据,评估贷款风险和收益 |
2020 年 | D 题 | 接触式轮廓仪的自动标注 | 针对接触式轮廓仪获取的数据,研究如何通过算法实现自动标注,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涉及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技术 |
2020 年 | E 题 | 校园供水系统智能管理 | 结合校园用水需求的变化规律、供水设备的运行成本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实现校园供水系统的智能管理,优化供水方案,节约水资源和成本 |
2019 年 | A 题 | 高压油管的压力控制 | 围绕高压油管内的压力变化情况,通过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研究压力控制方法,确保高压油管在安全和高效的状态下工作 |
2019 年 | B 题 | “同心协力” 策略研究 | 探索团队合作中 “同心协力” 的策略问题,可能涉及到博弈论、协同优化等知识,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不同策略下团队的表现和收益 |
2019 年 | C 题 | 机场的出租车问题 | 针对机场出租车的调度、乘客等待时间、出租车运营效率等问题,综合考虑机场客流量、出租车数量、交通状况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优化出租车运营方案 |
2019 年 | D 题 | 空气质量数据的校准 | 对空气质量监测所获得的数据,考虑监测设备误差、环境因素干扰等情况,通过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校准处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2019 年 | E 题 | “薄利多销” 分析 |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研究商品价格、销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分析 “薄利多销” 策略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可行性和效果 |
2018 年 | A 题 |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 结合高温作业环境的特点和人体生理需求,从材料选择、服装结构设计等方面建立数学模型,设计出更适合高温作业人员的专用服装 |
2018 年 | B 题 | 智能 RGV 的动态调度策略 | 针对智能 RGV(轨道式自动导引车)在生产线上的作业情况,考虑任务分配、运行路径规划、设备等待时间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制定动态调度策略,提高生产效率 |
2018 年 | C 题 | 大型百货商场会员画像描绘 |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数学统计方法,对大型百货商场会员的消费行为、偏好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构建会员画像,为商场精准营销提供支持 |
2018 年 | D 题 | 汽车总装线的配置问题 | 在汽车总装生产线上,综合考虑零部件供应、装配工艺、生产效率、成本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对总装线的设备、人员、生产流程等进行优化配置 |
2017 年 | A 题 | CT 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 | 研究 CT 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 CT 系统的参数进行标定,并利用标定后的参数实现更准确的成像,提高 CT 检测的精度 |
2017 年 | B 题 | “拍照赚钱” 的任务定价 | 针对 “拍照赚钱” 这种众包任务平台的任务定价问题,考虑任务难度、地理位置、市场需求、参与者收益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制定合理的任务定价策略 |
2017 年 | C 题 | 颜色与物质浓度辨识 | 运用光学、化学和数学知识,研究颜色与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模型实现对物质浓度的准确辨识,可应用于化学分析、质量检测等领域 |
2017 年 | D 题 | 巡检线路的排班 | 在巡检工作场景下,考虑巡检人员数量、工作时间限制、巡检地点分布、设备重要性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制定合理的巡检线路排班计划,提高巡检效率和质量 |
2016 年 | A 题 | 系泊系统的设计 | 围绕海洋工程中的系泊系统,考虑海洋环境因素(如风浪流)、船舶或海洋结构物的运动特性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设计安全、可靠且经济的系泊系统 |
2016 年 | B 题 | 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 研究小区开放这一城市规划措施对周边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流量分布、居民出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
2016 年 | C 题 | 电池剩余放电时间预测 | 利用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历史数据、当前状态等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对电池剩余放电时间进行准确预测,为电池管理和设备使用提供参考 |
2016 年 | D 题 | 风电场运行状况分析及优化 | 针对风电场的运行情况,考虑风力资源的变化、风机的性能、设备维护成本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并提出优化策略提高发电效益 |
2015 年 | A 题 | 太阳影子定位 | 根据太阳的位置和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影子长度和方向等信息确定物体的地理位置或时间等参数 |
2015 年 | B 题 | 互联网 + 时代出租车的资源配置 | 在 “互联网 +” 背景下,考虑出租车市场的供需关系、乘客出行需求分布、车辆调度成本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优化出租车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
2015 年 | C 题 | 月上柳梢头 | 题目可能围绕月亮与柳树在特定场景下的光学、几何关系展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相关现象,如月亮在树梢位置的时间、角度等问题 |
2015 年 | D 题 | 众筹筑屋规划方案设计 | 结合众筹的特点和筑屋的需求、成本、收益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制定众筹筑屋的规划方案,包括资金筹集、房屋设计、利益分配等方面 |
2014 年 | A 题 |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 依据嫦娥三号的任务要求和月球的引力场等环境因素,建立数学模型设计软着陆轨道,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确保嫦娥三号安全、准确地软着陆在月球表面 |
2014 年 | B 题 | 创意平板折叠桌 | 从平板折叠桌的功能需求、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出发,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设计,使折叠桌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具备更好的便携性和美观性 |
2014 年 | C 题 | 生猪养殖场的经营管理 | 综合考虑生猪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成本、市场价格波动、养殖规模、疾病防控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为生猪养殖场制定经营管理策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
2014 年 | D 题 | 储药柜的设计 | 根据储药的种类、数量、储存条件、取药便捷性等要求,建立数学模型对储药柜的结构、布局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储药效率和药品管理水平 |
二、总结归纳赛题核心事项
总结解决方法需围绕 “分类归纳→模型拆解→细节优化→实战复用” 展开,具体可分为 5 个步骤,确保总结内容 “可落地、可迁移”:
2.1 先按 “题目类型” 分类,建立 “问题 - 方法” 对应框架
第一步需打破 “按年份排序” 的惯性,按 “题目核心需求” 对赛题分类(避免按 “A/B/C/D 题” 标签分类,因每年标签对应的题型可能变化),建议分为 6 大类,每类对应典型方法:
题目类型 | 典型赛题案例(年份 + 题号) | 核心解决方法(模型 / 工具) | 关键注意事项 |
---|---|---|---|
资源优化 / 决策类 | 2024B、2023C、2020C、2014C | 线性规划 / 整数规划(Lingo/Excel Solver)、动态规划 | 需明确 “目标函数”(如 “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和 “约束条件”(如产能、预算) |
概率预测 / 风险评估类 | 2024D、2019E、2016C、2015A | 概率论、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模拟(Python/MATLAB) | 需验证 “概率分布假设”(如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处理 “小概率事件” |
动态系统 / 物理建模类 | 2024A、2023A、2022A、2014A | 微分方程(如牛顿运动方程)、仿真工具(MATLAB/Simulink) | 需简化 “物理模型”(如忽略次要变量),避免模型过于复杂无法求解 |
数据分析 / 模式识别类 | 2023E、2022C、2018C、2017C | 回归分析、聚类算法(K-Means)、机器学习(如随机森林) | 需处理 “异常数据”(如用箱线图剔除 outliers),验证模型拟合度(R²/MAE) |
交通 / 路径优化类 | 2024E、2023B、2019C、2017D | 图论(Dijkstra 算法)、遗传算法(解决复杂路径问题) | 需考虑 “动态变量”(如交通流量实时变化、巡检人员工作时长限制) |
工业过程 / 流程优化类 | 2022E、2021D、2020A、2018B | 排队论(处理生产等待问题)、离散事件仿真(AnyLogic) | 需匹配 “工业实际流程”(如连铸切割需考虑 “生产节拍”,RGV 调度需考虑 “设备切换时间”) |
2.2 对每类题目拆解 “标准解决流程”,明确步骤分工
针对每类题目,总结 “从读题到论文提交” 的标准流程,避免实战时步骤混乱。以 “资源优化类题目” 为例,标准流程可拆解为:
问题转化:将题目中的 “实际需求” 转化为 “数学目标函数”(如 “生产决策”→“最大化利润 = 收入 - 成本”);
约束提取:列出所有 “实际限制”(如零配件采购量上限、成品次品率限制),转化为 “数学不等式 / 等式”;
模型选择:根据约束类型选择模型(如 “整数变量”→整数规划,“多阶段决策”→动态规划);
编程实现:用工具求解(如 Lingo 写规划方程,Python 用 PuLP 库求解),验证解的可行性(如是否满足所有约束);
灵敏度分析:分析 “关键参数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如 “零配件次品率上升 1%,利润下降多少”),增强模型鲁棒性;
论文写作:重点说明 “约束提取的合理性” 和 “模型简化的依据”(避免评委认为模型脱离实际)。
2.3 聚焦 “模型细节优化”,总结 “避坑点”
同一模型在不同赛题中的 “细节处理” 差异,是区分建模水平的关键。需总结每类模型的 “常见误区” 和 “优化技巧”,例如:
线性规划模型:若题目含 “模糊约束”(如 “成本尽可能低”),需补充 “模糊线性规划” 优化,避免用 “硬约束” 导致解不可行;
蒙特卡洛模拟:需注意 “抽样次数”(如 2024 年 D 题深弹命中概率,抽样次数过少会导致结果波动大,建议至少 10000 次);
回归分析:若数据存在 “多重共线性”(如 2023 年 C 题蔬菜定价中 “销量与价格高度相关”),需用 “岭回归” 替代普通线性回归,避免系数估计偏差。
整理 “工具与代码模板”,提升实战效率
建模的核心是 “用工具实现思路”,而非重复编写基础代码。总结时可按 “模型类型” 整理工具和模板:
规划类模型:整理 Lingo/PuLP 的 “线性规划模板”(含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的固定语法);
仿真类模型:整理 MATLAB 的 “动态系统仿真模板”(如运动轨迹仿真的微分方程求解代码);
数据分析类模型:整理 Python 的 “数据预处理模板”(含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剔除、特征工程的基础代码)。
模板需标注 “适用场景”(如 “此回归模板适用于‘销量 - 价格’线性关系分析”),避免盲目复用。
2.4. 结合 “优秀论文” 验证方法有效性,补充 “非模型因素”
赛题的 “解决方法” 不仅包括模型,还包括 “论文写作逻辑”“结果可视化” 等非模型因素 —— 这些是拿奖的关键。后续总结时,可结合全国一等奖论文(可从竞赛官网或高校建模协会获取)补充:
写作逻辑:优秀论文如何 “从实际问题切入→引出模型→验证结果→提出建议”(如 2023 年 E 题黄河水沙分析,优秀论文会先说明 “水沙数据的实际意义”,再讲模型,避免纯数学推导);
结果可视化:如何用图表呈现复杂结果(如用热力图展示交通流量分布,用折线图展示利润随参数的变化);
模型局限性与改进方向:优秀论文会主动说明 “模型的不足”(如 “未考虑极端天气对生产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思路 —— 这能体现建模的严谨性,需纳入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的 “解决方法” 将不再是 “零散的模型列表”,而是 “从题目分类到实战落地” 的完整体系,既能帮助新手快速入门,也能为有经验的参赛者提供 “优化思路”,真正实现 “以史为鉴,提升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