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领域掀起数字化革新浪潮的今天,新学期的开启不仅意味着知识探索新征程的起步,更蕴含着教育模式深度变革的无限可能。
虚拟仿真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正重塑学习体验,引领教育范式转移。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技术的结合,正全方位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不同类型教育注入活力。
新学期教育数字化趋势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强调 “教育数字化是关乎教育强国成败的战略要务”,在新技术浪潮下,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当时。

教育数字化涵盖虚拟仿真教学、智能学习系统等前沿方向,打破传统教育时空边界与资源局限,为学生打造个性化、沉浸式学习环境。
虚拟仿真技术处于教育数字化前沿,其逼真模拟学习场景、实时互动教学等特点,让学生身处虚拟实验室、历史现场或工程现场中沉浸式学习,提升学习效果与实践能力。
虚拟仿真破局传统教育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明显局限,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动手能力难锻炼等,尤其在理工科实验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复杂设备操作和高成本实验让学生望而却步。
同时,传统教学模式还存在教学资源分配不均,优质实践基地和师资多集中于发达地区,偏远地区院校资源匮乏等,加剧了教育差距。
此外,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自主性和互动性,导致学习积极性受挫。

虚拟仿真技术正重塑传统教学模式。它能够构建虚拟实践场景,如虚拟实验室、工厂、医院等,让学生充分实践,提升技能。借助网络连接异地师生,共享优质资源,平衡教育差距。其交互性使学生在虚拟环境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激发兴趣与潜能。
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技术正推动教育变革,带来安全、高效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在海洋科学领域的课堂,老师借助MR智能互动沙盘展现难以触及的深海世界,学生可以在XR数字融合工作站的模拟操作中,直观感受深海微生物变化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在设计类专业教学中,老师利用零代码开发工具VRC-Editor构建了全球各地的居住人文场景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透过3D-LED 显示系统的画面,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空间设计特点,培养跨文化设计能力。此外,虚拟仿真资源管理平台精准记录学生学习行为数据,为教师定制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助力个性化教学。

结语
新学期开启,虚拟仿真教育置身数字化浪潮前沿。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解决传统教育难题,推动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