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IMU与激光雷达组合导航算法:原理、实现与验证
文章目录
- RTK、IMU与激光雷达组合导航算法:原理、实现与验证
-
- 一、组合导航系统原理与数学模型
-
- 1.1 传感器特性与互补性分析
- 1.2 系统状态方程构建
- 1.3 多源观测方程设计
-
- (1)RTK观测模型
- (2)激光雷达观测模型
- (3)多源观测融合策略
- 二、Matlab实现关键技术
-
- 2.1 数据预处理模块
-
- (1)时间同步
- (2)IMU预积分
- 2.2 卡尔曼滤波核心实现
-
- (1)预测步骤
- (2)更新步骤
- 2.3 激光雷达特征匹配
- 三、系统验证与结果分析
-
- 3.1 仿真实验设计
- 3.2 定量性能评估
- 3.3 误差分析
- 三、系统优化与工程实践
-
- 3.1 传感器标定
-
- (1)外参标定
- (2)时间同步
- 3.2 算法优化策略
- 四、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一、组合导航系统原理与数学模型
1.1 传感器特性与互补性分析
- RTK(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提供厘米级绝对位置精度,采样频率1-10Hz,易受遮挡影响[54]
- IMU(惯性测量单元):输出高频(100-1000Hz)角速度与加速度,短期精度高但存在累积误差[82]
- 激光雷达:提供环境深度信息,采样频率10-20Hz,抗光照干扰能力强[184]
三者组合可实现:
- 时间互补:IMU高频数据弥补RTK/激光雷达的低频缺陷
- 空间互补:RTK提供全局绝对定位,激光雷达提供相对环境约束
- 误差互补:激光雷达与RTK共同抑制IMU的累积漂移[28]
1.2 系统状态方程构建
采用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ESKF) 框架,状态向量定义为:
\mathbf{x} = \begin{bmatrix}
\delta\mathbf{p}^T & \delta\mathbf{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