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调制:从信道基础到信号传输技术
- 一、信道与通信电路🍂
- 二、三种基本通信方式📖
- 1.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
- 2.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 3.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 三、编码与调制:让信号适配信道的关键技术🥝
- 1. 基带调制(编码)
- 2. 带通调制
- 四、常用编码方式:将二进制数据转化为电信号🥝
- 1. 不归零制(NRZ)
- 2. 归零制(RZ)
- 3. 曼彻斯特编码
- 4.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 五、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
- 1. 幅度调制(调幅AM)
- 2. 频率调制(调频FM)
- 3. 相位调制(调相PM)
- 六、混合调制方法:QAM正交振幅调制🍂
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调制:从信道基础到信号传输技术
一、信道与通信电路🍂
要理解通信系统,首先得明确信道和通信电路的概念。
- 信道:是通信系统中单向传输信息的物理通道,如同城市中的单行道,强调信息传输的方向性。比如一条电话线就包含两条信道:一条用于发送语音,另一条用于接收语音。
- 通信电路:由发送信道和接收信道组成的双向通道,通常指物理连接的线路(如网线、光纤),可能包含多个信道。如果把电路比作"道路",那么信道就是"道路"上的"车道",一条道路可以有多个车道供不同方向的"车辆"(信息)通行。
二、三种基本通信方式📖
根据通信双方的信息交互方向,通信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类:
1.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
信息仅能单方向传输,无反向交互。例如电视台向观众发送节目信号,观众无法反馈;红绿灯向车辆传递指令,车辆也无法回传信息。这种通信方式只需一条信道,适合单向信息流场景。
2.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通信双方可轮流发送和接收,但不能同时进行。就像使用对讲机时,A按下按钮说话,B只能等待;B按下按钮回应时,A也需等待。早期的以太网也采用这种方式,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设备发送数据,其他设备需等待。它需要2条独立信道(发送+接收),但设备需共享同一频段,同一时间只使用一条。
3.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通信双方可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现在的网卡普遍支持全双工模式,允许数据双向同时传输。它需要两条独立信道(发送+接收),且需隔离技术防止干扰,传输效率最高。现代通信系统(如5G、光纤网络)大多采用全双工,不过在资源受限的场景(如低功耗物联网设备)仍可能使用半双工,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就采用这种通信方式。
三、编码与调制:让信号适配信道的关键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来自信源的原始信号(如计算机发送的数据)通常被称为基带信号。这类信号频率范围低,主要集中在0Hz附近的低频段(甚至包含直流分量),直接表示信息,如二进制数据(0/1)、文字文件或图像像素值。
但基带信号在实际传输中存在一个关键问题:许多信道无法直接传输低频或直流分量。例如,电话线对低频信号的衰减极大,无线信道则需要高频电磁波才能有效传播。为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将信号"改造"以适应信道特性。
根据调制目的和方法的不同,调制可分为两类:基带调制和带通调制
1. 基带调制(编码)
仅对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其更适配信道特性,但不改变信号的频率范围。调制后的信号仍然是数字信号。本质上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数字信号,比如将二进制比特流转换为不同电平或脉冲序列,因此也被称为编码。通过编码可以消除低频干扰或者避免直流分量。
基带调制就如同"翻译"——将一种语言(信号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适配信道的信号形式),但内容不变。
2. 带通调制
使用载波信号(高频正弦波)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将低频的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形成带通信号。其核心作用是让信号能在无线电波、光纤等模拟信道中传输,而且高频信号可通过滤波器隔离噪声,提高抗干扰能力。
消息发送全程示意图:
四、常用编码方式:将二进制数据转化为电信号🥝
在数字通信中,二进制数据(0和1)需要通过特定的编码方式转化为电信号,以便在物理信道中传输。常见的编码方式包括不归零制(NRZ)、归零制(RZ)、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它们在信号形式、同步能力和带宽需求上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通信场景。
1. 不归零制(NRZ)
这是最简单的编码方式,电平直接表示比特值:高电平为1,低电平为0。信号在整个位周期内保持恒定电平,仅在相邻比特不同时发生跳变(如1后接0)
- 优点:实现简单,无冗余跳变,占用带宽较低
- 缺点:没有自同步能力,如果连续传输多个相同码元(如"1111"),信号波形无跳变,接收端无法通过波形自身恢复时钟信号,需额外的时钟线辅助同步;长时间传输相同电平可能导致信号偏移(如直流偏置)
2. 归零制(RZ)
每个比特周期内,信号在中间时刻归零:正脉冲(高→零)表示1,负脉冲(低→零)表示0,每个位周期内,信号在末尾必须回到零电平
- 优点:相比NRZ,信号跳变更多,有助于提升同步能力
- 缺点:由于每个位周期包含脉冲和归零过程,信号频率是NRZ的两倍;且在电路设计上,需设计额外的电路控制归零,编码效率低
3. 曼彻斯特编码
其原理是每个位周期的中心位置发生跳变,向上跳变表示"0",向下跳变表示"1"(或相反定义)
- 优点:自同步能力很强,每个位周期必然包含一次跳变,接收端可通过检测跳变位置恢复时钟信号,无需额外同步线;跳变平衡了正负电平,避免信号偏移
- 缺点:信号频率是NRZ的两倍,通过牺牲带宽换取了自同步能力。10Mb/s传统以太网就采用这种编码方式
4.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每位周期中心始终跳变(无论数据是0还是1),数据由位边界决定,位开始处有跳变表示"0",无跳变表示"1"
- 优点:自同步能力更强,中心跳变确保时钟恢复,边界跳变携带数据信息;相比曼彻斯特编码,对电压波动不敏感(仅关注跳变方向而非绝对电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给一段波形,不提供编码方式,也不提供对应的比特流,则无法识别是曼彻斯特编码还是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所以相关题目一般是:给波形+比特流问编码方式 或 给编码方式+波形问比特流
举例:像下面这幅图,就给一段波形,你是无法区分它到底是曼彻斯特编码还是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五、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
调制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 幅度调制(调幅AM)
用基带信号控制载波的幅度(如传统广播),让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有载波输出表示1,无载波输出表示0。这种方式也叫幅移键控(ASK)。
2. 频率调制(调频FM)
用基带信号控制载波的频率(如FM收音机),让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例如,用频率f1表示1,用另一个频率f2表示0。也叫频移键控(FSK)。
3. 相位调制(调相PM)
用基带信号控制载波的相位(如Wi-Fi中的QPSK调制),让载波的初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例如,0相位表示0,180度相位表示1。也叫相移键控(PSK)。
在这些调制方式中,若设计k个幅值、k个频率或k个相位值,则1码元=log₂k bit。
六、混合调制方法:QAM正交振幅调制🍂
频率和相位是相关的,频率是相位随时间的变化率,频率变化会导致相位变化。正交振幅调制是将相位和振幅一起调制,形成叠加信号。
比如设计m种振幅,n种相位,将幅度调制(AM)和相位调制(PM)两两复合,可得到z=mn种信号,则1码元=log₂(mn) bit,这种调制方式称为QAM-z。
如果我的内容对你有帮助,请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创作不易,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