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描述
小 S 喜欢收集小木棍。在收集了 n 根长度相等的小木棍之后,他闲来无事,便用它们拼起了数字。用小木棍拼每种数字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现在小 S 希望拼出一个正整数,满足如下条件:
- 拼出这个数恰好使用 n 根小木棍;
- 拼出的数没有前导 0;
- 在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前提下,这个数尽可能小。
小 S 想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可 n 很大,把木棍整理清楚就把小 S 折腾坏了,所以你需要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存在正整数满足以上条件,你需要输出 −1 进行报告。
输入格式
本题有多组测试数据。
输入的第一行包含一个正整数 T,表示数据组数。
接下来包含 T 组数据,每组数据的格式如下:
一行包含一个整数 n,表示木棍数。
输出格式
对于每组数据:输出一行,如果存在满足题意的正整数,输出这个数;否则输出 −1。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 #1复制
5 1 2 3 6 18
输出 #1复制
-1 1 7 6 208
说明/提示
【样例 1 解释】
- 对于第一组测试数据,不存在任何一个正整数可以使用恰好一根小木棍摆出,故输出 −1。
- 对于第四组测试数据,注意 0 并不是一个满足要求的方案。摆出 9、41 以及 111 都恰好需要 6 根小木棍,但它们不是摆出的数最小的方案。
- 对于第五组测试数据,摆出 208 需要 5+6+7=18 根小木棍。可以证明摆出任何一个小于 208 的正整数需要的小木棍数都不是 18。注意尽管拼出 006 也需要 18 根小木棍,但因为这个数有前导零,因此并不是一个满足要求的方案。
【数据范围】
对于所有测试数据,保证:1≤T≤50,1≤n≤105。
测试点编号 | n≤ | 特殊性质 |
---|---|---|
1 | 20 | 无 |
2 | 50 | 无 |
3 | 103 | A |
4,5 | 105 | A |
6 | 103 | B |
7,8 | 105 | B |
9 | 103 | 无 |
10 | 105 | 无 |
特殊性质 A:保证 n 是 7 的倍数且 n≥100。
特殊性质 B:保证存在整数 k 使得 n=7k+1,且 n≥100。
题目概述与分析
小木棍问题是2024年CSP-J竞赛中的一道经典题目,考察选手对搜索算法和剪枝优化的掌握。题目描述有n根长度不同的小木棍,需要将它们拼接成若干根长度相同的长木棍,求可能的最小原始长木棍长度。
这个问题可以建模为组合优化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所有可能的组合方式。我们将介绍两种不同的解法:深度优先搜索(DFS)剪枝法和动态规划法。
解法一:DFS剪枝法
算法思路
- 使用深度优先搜索尝试所有可能的组合
- 通过多种剪枝策略优化搜索效率
- 从最大可能长度开始向下搜索
- 时间复杂度取决于剪枝效果,最坏情况下O(n!)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functional>
using namespace std;vector<int> sticks;
vector<bool> used;
int n, total_len, max_len;bool dfs(int cnt, int cur_len, int start, int target) {if (cnt == total_len / target) return true;if (cur_len == target) return dfs(cnt + 1, 0, 0, target);for (int i = start; i < n; ++i) {if (!used[i] && cur_len + sticks[i] <= target) {if (i > 0 && sticks[i] == sticks[i-1] && !used[i-1]) continue;used[i] = true;if (dfs(cnt, cur_len + sticks[i], i + 1, target)) return true;used[i] = false;if (cur_len == 0) break;}}return false;
}int main() {cin >> n;sticks.resize(n);used.resize(n, false);total_len = 0;max_len = 0;for (int i = 0; i < n; ++i) {cin >> sticks[i];total_len += sticks[i];max_len = max(max_len, sticks[i]);}sort(sticks.begin(), sticks.end(), greater<int>());for (int len = max_len; len <= total_len; ++len) {if (total_len % len != 0) continue;fill(used.begin(), used.end(), false);if (dfs(0, 0, 0, len)) {cout << len << endl;return 0;}}cout << total_len << endl;return 0;
}
该实现使用DFS加多种剪枝策略,包括排序优化、跳过重复值和提前终止等,能有效提高搜索效率。
解法二:动态规划法
算法思路
- 将问题转化为背包问题的变种
- 使用位运算状态压缩
- 记录可达的长度组合
- 时间复杂度O(n*sum),适合sum较小的情况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bitset>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int n;cin >> n;vector<int> sticks(n);int sum = 0;for (int i = 0; i < n; ++i) {cin >> sticks[i];sum += sticks[i];}sort(sticks.begin(), sticks.end());for (int len = sticks.back(); len <= sum; ++len) {if (sum % len != 0) continue;int k = sum / len;vector<bitset<100>> dp(k + 1);dp[0][0] = 1;for (int stick : sticks) {for (int i = k; i >= 0; --i) {for (int j = len; j >= 0; --j) {if (dp[i][j]) {if (j + stick <= len) {dp[i][j + stick] = 1;}if (i + 1 <= k && stick <= len) {dp[i + 1][stick] = 1;}}}}}if (dp[k][0]) {cout << len << endl;return 0;}}cout << sum << endl;return 0;
}
动态规划解法通过状态压缩记录可达的长度组合,适合小规模数据,但空间复杂度较高。
算法对比分析
方法 | 时间复杂度 | 空间复杂度 | 适用场景 |
---|---|---|---|
DFS剪枝法 | 取决于剪枝效果 | O(n) | 数据规模中等,剪枝有效 |
动态规划法 | O(n*sum) | O(k*len) | sum值较小的情况 |
关键问题详解
剪枝策略优化
- 从大到小排序木棍,优先尝试长木棍
- 跳过相同长度的重复尝试
- 当前组合失败时及时回溯
- 限制搜索的起始位置避免重复
边界情况处理
- 所有木棍长度相同的情况
- 无法分割的情况
- 极端大规模数据测试
- 包含长度为1的木棍的情况
性能优化建议
- 预处理时计算所有可能的候选长度
- 使用更高效的数据结构存储状态
- 并行化处理可能的候选长度
- 提前终止不可能的组合
数学原理分析
- 组合数学中的分割问题
- 数论中的因数分解应用
- 搜索算法的剪枝理论
- 动态规划的最优子结构性质
实际应用价值
这类算法在以下领域有重要应用:
- 资源分配与调度
- 货物装载优化
- 时间表安排
- 工业生产中的材料切割
扩展思考
- 如果木棍有不同颜色限制如何处理?
- 如果允许部分不匹配的情况怎么解决?
- 如何扩展到三维空间的材料分割?
- 多目标优化情况下如何调整算法?
掌握这类组合优化问题的解法,不仅能提升竞赛能力,也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有很大帮助。建议先理解基础算法原理,再针对具体问题特点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