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路拓扑原理
拓扑结构概述
开关反激电源采用反激式拓扑结构,主要由开关管(通常为 MOSFET)、变压器、输出整流二极管、输出滤波电容以及控制电路等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开关管的周期性开关动作,将输入直流电压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压,经变压器耦合、降压(或升压)后,再通过输出整流和滤波环节得到稳定的直流输出电压。
工作阶段分析
开关管导通阶段 :当开关管导通时,输入电压加在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上,能量存储在变压器的磁芯中,此时次级绕组的电压极性使得输出整流二极管截止,负载由输出滤波电容供电。
开关管截止阶段 :开关管截止后,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磁场能量通过次级绕组释放,次级绕组产生电压,使输出整流二极管导通,电流对输出滤波电容充电并向负载供电。
二、电路拓扑分析
反激变换器的拓扑分为主拓扑和辅助电路。
本质上来说,反激变换器的主拓扑就是隔离型的buck-boost变换器,变压器起电能转换+电感续流(励磁电感)的作用,流过MOS管的电流和流过二极管的电流均为脉动波。
反激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开关导通阶段(tON)与开关关断阶段(tOFF)。
- 开关导通阶段(tON):当开关管在控制信号作用下导通,输入电源电压直接加在反激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上。此时,原边电流IP从零开始,随时间线性增长,电能以磁场能形式存储在变压器中。由于变压器的同名端特性,副边绕组感应出的电压使输出二极管处于反向截止状态,无电流向负载供电。原边电流的变化率可表示为:dIP/dt=VIN/LP,其中VIN
为输入电压,LP为原边电感,有时也用励磁电感Lm表示。 - 开关关断阶段(tOFF):开关管关断瞬间,原边电流迅速减小,导致变压器磁通量急剧变化。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副边绕组产生感应电动势,且方向改变,使输出二极管导通。存储在变压器中的磁场能转化为电能,通过二极管向输出电容充电,并为负载供电。副边电流IS从最大值开始线性下降,直至下一个开关周期开始。
反激变换器存在两种工作模式:连续导通模式(CCM)和非连续导通模式(DCM),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开关关断期间,变压器原边电流是否降为零。
- 连续导通模式(CCM):在 CCM 模式下,开关关断时,原边电流未降为零,且在下一个开关导通周期开始前,电流始终保持一定值。此模式下,变压器利用率较高,适用于较大电流输出场合。同时,由于对电感续流的要求较高,变压器体积也大。这种模式下,二极管会出现反向恢复损耗,需要用快速恢复二极管,并在两端并上RC吸收能量。该模式下,峰值电流模式控制下占空比大于50%时会有次谐波震荡,环路稳定性没那么好。但相应的,输出电流相同时它的电流尖峰更小,且Vds两端不存在二次震荡,因此EMI性能较好。
- 非连续导通模式(DCM):在 DCM 模式下,开关关断后,原边电流迅速降为零,且在开关导通前,电流保持为零状态。该模式下,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流应力较小,有利于降低开关损耗,提升变换器效率。同时,控制相对简单,常用于电流较小的应用场景(可按照输出功率30W来划分),特别是对效率和体积要求较高的场合。这种工作方式下,开关管结电容会在副边电感放电结束后,反过来通过漏感、励磁电感、输入电容的回路放电,从而在开关管两端形成二次震荡,因此EMI性能差一些。
CCM和DCM具体可参考这一篇[开关电源-电路拓扑]反激2 CCM和DCM模式波形分析-CSDN博客
主拓扑
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到,除了输入电容、变压器、开关管、驱动芯片和驱动芯片配套的光耦反馈电路外,原边开关管关断时,需要RCD电路来进行续流;副边需要二极管+输出电容,最好还能接一个LED来表示成功启机。
辅助拓扑
辅助拓扑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去梳理。
首先是控制芯片周围的那一圈电路拓扑,flyback的控制芯片选用UCC系列较多,而TI的控制芯片都有对应的推荐拓扑,包括用于给定时钟信号的RC电路、接在MOS管s脚的电流反馈电阻、用于形成闭环控制的光耦反馈电路、防止驱动电压过冲的TVS稳压管等,还需要根据情况加入谐波补偿电路。芯片外围电路及选型可参考器件(七)—MOS管选型及驱动电路设计(以UCC21530和EG2104为例)_mos管驱动芯片-CSDN博客
驱动芯片的电压有时来自于外接电压源,而在有些情况下不存在外接电压源,因此需要让AC端接入一个预充电路来给驱动芯片启机,并通过多接一个辅助绕组电路,实现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断开预充电路的功能。
同样的,MOS管两端需要接snubber电路来吸收电压电流尖峰,驱动端需要接电阻并上电阻+二极管来控制驱动电流的大小,并实现关断时的快速泄放电荷;副边二极管两端需要视情况加入RC电路,用来吸收二极管反向恢复时产生的能量
设计大体思路
反激变换器的常用场景为电源,有时会在大系统中多路输出起辅源的作用,其输入端通常连接在母线电压上,或者由电网电压经整流桥得到。目前的电源多为三端口,母线电压一般是个根据最大功率输出调整的区间值,且带有纹波。因此,在对反激变换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明确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入的Vinmin和Vinmax、各绕组输出电压电流、最大占空比(一般由驱动芯片决定)和效率。
下一篇将介绍反激变换器的完整设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