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桥接模式概述
- 1.1 定义与核心思想
- 1.2 模式结构
- 1.3 通俗理解
- 2. 桥接模式详解
- 2.1 为什么需要桥接模式
- 2.2 桥接模式与相关模式对比
- 2.3 桥接模式的优缺点
- 3. 桥接模式实现步骤
- 3.1 实现步骤详解
- 3.2 代码示例:遥控器与电视
- 4. 桥接模式的高级应用
- 4.1 多维度扩展
- 4.2 与工厂模式结合
- 4.3 动态切换实现
- 5. 桥接模式在Java中的应用实例
- 5.1 JDBC中的桥接模式
- 5.2 AWT/Swing中的桥接模式
- 6. 桥接模式的最佳实践
- 6.1 何时使用桥接模式
- 6.2 实现建议
- 6.3 常见误区
- 7. 桥接模式与其他模式的协作
- 8. 实际项目案例:支付系统设计
- 9. 桥接模式面试常见问题
- 9.1 理论问题
- 9.2 实践问题
- 10. 总结
- 9.2 实践问题
- 10. 总结
1. 桥接模式概述
1.1 定义与核心思想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这种模式通过提供桥梁结构(Bridge)将抽象和实现解耦。
专业定义:桥接模式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它通过组合的方式而不是继承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1.2 模式结构
桥接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角色 | 描述 | 对应类 |
---|---|---|
Abstraction | 抽象类,定义抽象接口,维护一个Implementor类型的对象 | 抽象类或接口 |
RefinedAbstraction | 扩充由Abstraction定义的接口 | 具体实现类 |
Implementor | 定义实现类的接口,提供基本操作 | 接口或抽象类 |
ConcreteImplementor | 实现Implementor接口并定义它的具体实现 | 具体实现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