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需求文档中,需求模块的界定方式主要包括:1、基于业务流程的功能划分、2、按用户角色使用场景分类、3、根据系统架构与技术边界拆解、4、对数据实体和功能点进行组合聚类、5、结合未来演进节奏设置独立迭代单元。 其中,“基于业务流程的功能划分”是最常用也最具逻辑性的方式。这种方式能确保功能与业务逻辑一一对应,使产品结构清晰、文档脉络分明,便于开发、测试与后续版本扩展。以CRM系统为例,按业务流程可划分为“客户录入”、“线索管理”、“销售跟进”、“合同审批”、“报表统计”等模块,每一块都能独立定义输入、处理逻辑与输出。
一、理解需求模块的概念与作用
需求模块,指的是在产品需求文档(PRD)中,将产品整体需求内容按特定维度划分成若干结构清晰、边界明确的子单元,每个模块代表一个相对完整的业务功能集合。
模块的划分不仅服务于文档结构组织,更是开发实现、测试验证和版本管理的基本单位。例如,一个复杂的后台管理系统,如果没有模块划分,将使得需求文档变得庞大冗长、阅读困难,甚至产生功能重叠、逻辑冲突的风险。
此外,从系统工程角度来看,模块化是一种“高内聚低耦合”的基本设计原则,这不仅提升了系统可维护性,也降低了团队之间的协作成本。因此,需求模块的界定不只是文档问题,更直接影响产品架构设计质量。
二、基于业务流程进行模块划分
以业务流程为基础进行模块划分,是企业级系统(如ERP、CRM、BPM)中最常见的方式。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
- 梳理业务主流程,绘制业务流程图(如BPMN);
- 将流程图节点转化为功能动作;
- 每一组相邻的高关联功能定义为一个模块。
例如在一个采购系统中,可识别出“供应商管理”、“采购申请”、“采购订单”、“收货入库”、“对账付款”五大流程节点。每一节点下再细分功能点,确保文档结构与业务链条一致。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逻辑清晰、便于上下游数据对接、接口划分明确。但对于某些面向终端用户的App系统,其业务流程可能并不复杂,此时应结合用户视角进行划分。
三、按用户角色与使用场景划分模块
另一种常用方式是以“谁使用+何时使用”为标准,即基于用户视角和场景路径划分需求模块。
以在线教育平台为例,其主要用户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我们可将需求划分为“学生端模块”、“教师端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再在每个模块下细化具体场景(如:学生端-课程报名、作业提交、直播观看等)。
这种划分方法有以下优势:
- 更贴近用户体验,便于产品设计聚焦
- 利于前端开发按端口划分组件
- 能清晰界定权限体系(如不同角色访问不同模块)
适用于ToC类产品、分角色交互复杂的系统场景,如B端SaaS、教育平台、协作工具等。
四、根据系统技术架构边界进行拆解
有些系统的技术架构本身即为模块化构建,例如采用微服务架构的系统,天然将功能划分为独立服务单元。这时,可直接依据系统分层或部署边界进行模块定义。
典型分法包括:
- 前端模块(Web端、移动端、H5)
- 中台模块(用户中心、权限中心、消息中心)
- 后台模块(数据分析、配置管理、运营工具)
- 第三方接入模块(支付、短信、外部API接口)
按架构拆解可确保PRD与代码部署结构一一对应,提升代码复用性与系统稳定性。但需注意不能以技术导向完全替代业务导向,避免“为技术而分”的割裂设计。
五、通过数据实体与功能点组合聚类
对于数据密集型系统,可从“数据实体+核心功能”的角度入手进行模块归类。
操作方式为:
- 先识别系统的核心数据实体(如用户、商品、订单、资产等);
- 列出与该实体有关的所有操作(增删改查、审批、导出等);
- 将一组数据+功能打包为一模块。
例如某资产管理系统,可划分为“资产信息管理”、“资产维修管理”、“资产调拨管理”、“资产报废管理”等模块。每个模块围绕“资产”这一核心实体展开,逻辑一致性强。
此方法适用于数据驱动型系统,如电商后台、金融系统、ERP等。
六、面向版本规划的迭代模块界定
从项目交付与节奏管理角度出发,也可将模块定义为“可独立上线的功能单元”,便于做迭代计划。
此方式更关注:
- 模块之间的逻辑独立性与功能完整性
- 是否能做灰度发布、AB测试
- 版本节奏上是否有资源配比
如某SaaS系统计划首月上线“用户注册+登录+企业创建”,第二月上线“项目管理模块”,第三月上线“任务协作模块”。则PRD文档可按版本对应模块,方便开发测试按阶段分工。
这种方式强调“最小可行产品”(MVP)构建,是敏捷团队常用策略。
七、FAQ:常见问题解答
Q1:模块一定是前后端对齐的吗?
不一定。文档结构是为表达清晰服务,可根据业务理解进行组织。前后端拆分可在接口文档中精细对齐。
Q2:一个需求是否可以跨多个模块?
可跨,但建议标明“主模块”,其余为“影响模块”,以便协作安排与测试回归。
Q3:模块名称应该多细?
应体现业务/数据边界,建议3~5字简洁明确,如“客户管理”、“审批流程”、“消息中心”等。
Q4:模块划分后是否还需要需求编号?
仍需。编号有助于开发引用、测试用例关联、需求追踪等,推荐格式如“MOD-XXX-001”。
Q5:有没有模块模板推荐?
可参考阿里PPT风格的“模块结构卡片”:模块名-功能目标-适用角色-关键接口-UI稿图-交互说明-业务规则-验收标准。
正确界定模块,是构建高质量PRD的第一步。它不仅提升团队协作效率,也为产品长期演进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