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拭心。
上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如何在 Android 手机上实现 RAG。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端上大模型应用开发的核心概念:Function Calling(函数调用能力,简写为 FC)。
Function Calling 本质上是让大模型在回答过程中,不直接给出最终答案,而是根据需求,调用外部函数/API/工具,拿到外部数据后再继续回答。
它把大模型从「只会聊天的模型」变成了「会用工具的智能体」。
AI Edge Function Calling 是 Google 为 Android/iOS 等终端设备提供的函数调用 SDK,它的出现让端上模型也能调用外部函数,实现一些复杂的业务功能。
一、了解 AI Edge Function Calling API
一般来说,Function Calling 主要包括这几步:
- 定义函数声明:声明 LLM 可以调用的函数的结构和参数。
- 设置提示和输出格式:将函数的数据结构转换为字符串以及将字符串转换为函数结构,以便 LLM 能够以适当的格式显示信息。
- 解析输出:检测生成的响应是否包含函数调用,如果有将其解析为函数结构的数据类型,以便应用能够执行函数调用。
- 检查响应:检测到输出有函数调用,使用适当的参数和结构化数据类型调用该函数。否则,它会返回自然语言文本。
AI Edge Function Calling SDK 提供相关的 API:
- 函数定义,定义工具函数的名称和参数: FunctionDeclaration
- 输入格式设置器: ModelFormatter,用于将函数声明转换为 LLM 所需的特定于模型的格式,并将其插入系统提示
- 输出解析器: 还是 ModelFormatter,用于检测模型的输出是否表示函数调用,并将其解析为数据结构
- 推理后端,封装 LLM Inference API 和 ModelFormatter: InferenceBackend,最终通过
LlmInferenceBackendSession
实现核心功能
二、如何使用
只看文档不容易理解,接下来我们通过 Google 的 Function Calling demo,来看看 FC API 如何使用。
2.1 demo 功能
demo 功能:在用户录音后,将录音数据转化为表格里的内容,提升信息录入效率。
在 demo 中,Function Calling 扮演着"信息提取器"的角色。
当用户通过语音输入"我叫拭心,生日是1990年5月12日"时,函数调用机制能识别出"拭心"是姓名,"1990年5月12日"是生日,并将其与预定义的 first_name
、last_name
等参数相对应。
2.2 通过 demo 的实现了解怎么使用
了解 demo 功能后,接下来我们通过 demo 的源码了解下 Function Calling SDK 怎么使用。
在 demo 项目中,整体流程包括这几步:
2.2.1 初始化
在初始化时,创建了 FormViewModel
,在其中会创建 HammerFormatter
(ModelFormatter 的一个实现):
```kotlin
// in FormViewModel.createGenerativeModel()
val formatter =HammerFormatter(ModelFormatterOptions.builder().setAddPromptTemplate(true).build())
```
ModelFormatter
是连接模型与函数调用逻辑的关键:
- 请求格式化: 它将用户的文本输入、系统指令(
systemInstruction
)以及在Tools.kt
中定义的可用工具(函数签名)打包成一个符合 Hammer 模型预期的提示(Prompt)。 - 响应解析: 当模型返回结果时,格式化器会解析输出,判断它是一个普通的文本回答还是一个结构化的函数调用请求。
随后创建了 GenerativeModel
,它是 Function Calling SDK 的核心入口,整合了推理后端、系统指令和工具集。
```kotlin
// in FormViewModel.createGenerativeModel()
val systemInstruction = Content.newBuilder().setRole("system").addParts(Part.newBuilder().setText("This assistant will help you fill out a medical form.")).build()val model = GenerativeModel(llmInferenceBackend,systemInstruction,listOf(Tools.medicalFormTools).toMutableList() // 关键:定义模型可用的工具
)
```
2.2.2 函数注册
然后在 com/google/sample/fcdemo/functioncalling/Tools.kt
中声明了支持模型调用的函数列表:
val medicalFormTools: Tool = Tool.newBuilder().addFunctionDeclarations(// 1. 姓名函数FunctionDeclaration.newBuilder().setName("provide_name").setDescription("Records the user's first and last name.").setParameters(/* 参数定义 */)).addFunctionDeclarations(// 2. 生日函数FunctionDeclaration.newBuilder().setName("provide_dob").setDescription("Records the user's date of birth.").setParameters(/* 参数定义 */)).addFunctionDeclarations(// 3. 人口统计函数FunctionDeclaration.newBuilder().setName("provide_demographics").setDescription("Records the user's sex and marital status.").setParameters(/* 参数定义 */)).addFunctionDeclarations(// 4. 职业函数FunctionDeclaration.newBuilder().setName("provide_occupation").setDescription("Records the user's occupation or job.").setParameters(/* 参数定义 */)).addFunctionDeclarations(// 5. 医疗历史函数FunctionDeclaration.newBuilder().setName("update_medical_history").setDescription("Updates the user's medical history based on the conditions provided.").setParameters(/* 参数定义 */)).build()
函数声明通过 FC SDK 的 FunctionDeclaration。
2.2.3 用户输入
当用户输入"我叫拭心,生日是1990年5月12日"时,HammerFormatter
会构建一个包含以下元素的完整提示:
LlmInferenceBackendSession#addSystemMessage
:
public void addSystemMessage(Content systemInstruction, List<Tool> tools) {this.systemInstruction = systemInstruction;this.tools = new ArrayList(tools);String systemMessage = this.formatter.formatSystemMessage(systemInstruction, tools);this.llmInferenceSession.addQueryChunk(systemMessage);
}
2.2.4 模型推理
模型接收到格式化后的提示后,会:
- 理解用户意图:识别出用户想要填写表单
- 匹配可用函数:从预定义的函数列表中找到最匹配的函数
- 提取结构化数据:从自然语言中提取出具体的参数值
- 生成函数调用:输出结构化的函数调用指令
当要调用函数时,模型返回的不是自然语言,而是结构化的函数调用对象:
{"functionCall": {"name": "provide_name","args": {"fieldsMap": {"first_name": {"stringValue": "拭心"},"last_name": {"stringValue": "<unknown>"}}}}
}
2.2.5 函数调用
模型返回的响应包含在 Part
对象中,每个 Part
可能包含一个 functionCall
:
// 1.模型处理
val response = chatSession!!.sendMessage(spokenText)// 2.从响应里找是否有函数调用
response.getCandidates(0).content.partsList?.forEach { part ->// extract the function from all the parts in the responseparts.forEach { part ->part?.functionCall?.args?.fieldsMap?.forEach { (key, value) ->value.stringValue?.let { stringValue ->if (stringValue != "<unknown>") {//3.有函数调用,更新对应的 valuewhen (key) {"first_name" -> _firstName.value = value.stringValue"last_name" -> _lastName.value = value.stringValue"occupation" -> _occupation.value = value.stringValue"sex" -> _sex.value = value.stringValue"marital_status" -> _maritalStatus.value = value.stringValue"date_of_birth" -> _dob.value = value.stringValue"conditions" -> {val currentMap = _medicalConditionsMap.value.toMutableMap()value.listValue.valuesList.forEach { condition ->currentMap[condition.stringValue] = true}_medicalConditionsMap.value = currentMap}else -> {throw Exception("Unknown function: $key value: $value")}}}}}}}
三、总结
好了,这就是 Google AI Edge Function Calling SDK 的相关介绍,它极大地简化 FC 与端侧大语言模型交互的复杂性,开发者无需手动进行复杂的提示工程和响应解析,只需定义好自己的"工具",即可让 AI 理解并执行任务,专注于应用的核心业务逻辑。
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 官方 Android 函数调用指南。
PS:记录一个容易混淆的问题,MCP 和 Function Calling 的关系?目前我的理解:
- MCP 包含 Function Calling,但远不止于 Function Calling
- MCP 试图统一所有上下文交互和外部工具接口,把 Function Calling 纳入整个智能体协议体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