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otSpot VM中内嵌有两个JIT编译器,分别为Client Compiler和Server Compiler,通常简称为C1编译器和C2编译器。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如下命令显式指定JVM在运行时到底使用哪一种即时编译器。(1)-client:指定JVM运行在Client模式下,并使用C1编译器。C1编译器会对字节码进行简单和可靠的优化,耗时短,以达到更快的编译速度。
(2)-server:指定JVM运行在Server模式下,并使用C2编译器。C2进行耗时较长的优化,以及激进优化,但优化的代码执行效率更高。在不同的编译器上有不同的优化策略,C1编译器上主要有方法内联,去虚拟化、冗余消除。(1)方法内联:将引用的函数代码编译到引用点处,这样可以减少栈帧的生成,减少参数传递以及跳转过程。(2)去虚拟化:对唯一的实现类进行内联。(3)冗余消除:在运行期间把一些不会执行的代码折叠掉。C2的优化主要是在全局层面,逃逸分析是优化的基础。基于逃逸分析在C2上有如下几种优化。(1)标量替换:用标量值代替聚合对象的属性值。(2)栈上分配:对于未逃逸的对象分配对象在栈而不是堆。(3)同步消除:清除同步操作,通常指synchronized。Java分层编译(Tiered Compilation)策略:不开启性能监控的情况下,程序解释执行可以触发C1编译,将字节码编译成机器码,可以进行简单优化。如果开启性能监控,C2编译会根据性能监控信息进行激进优化。不过在Java 7版本之后,一旦开发人员在程序中显式指定命令“-server”时,默认将会开启分层编译策略,由C1编译器和C2编译器相互协作共同来执行编译任务。一般来讲,JIT编译出来的机器码性能比解释器高。C2编译器启动时长比C1编译器慢,系统稳定执行以后,C2编译器执行速度远远快于C1编译器。默认情况下HotSpot VM则会根据操作系统版本与物理机器的硬件性能自动选择运行在哪一种模式下,以及采用哪一种即时编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