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行业作为能源与工业原料的核心供给端,长期面临 “安全生产压力大、人工效率低、技术落地难” 等痛点。随着 AI 大模型与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智慧矿山已从 “政策引导” 迈入 “规模化落地” 阶段。本文基于 AI 大模型智慧矿山行业解决方案,从政策背景、业务框架、核心痛点解决、技术底座及落地案例等维度,拆解矿山智能化转型的路径与实践,为行业技术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矿山业务转型框架:“3 领域 + 2 核心”
矿山智能化需围绕 “生产、经营、支撑” 三大领域,以 “安全(生产前提)” 和 “效率(核心目标)” 为核心,构建全链路智能体系,具体拆解如下:
二、核心痛点攻坚:两大关键场景的 AI 解决方案
矿山行业的痛点集中在 “安全生产” 与 “辅助运输调度”,二者直接影响矿山的生存底线与运营成本。AI 大模型通过 “多模态感知 + 智能分析 + 闭环管理”,实现从 “被动应对” 到 “主动预防” 的转变。
1. 安全生产场景:破解 “人、设备、环境” 三不难题
(1)行业痛点:“难覆盖、缺监工、查不准”
•90% 以上的煤矿安全事故源于 “疏忽与违规”,核心是 “人、设备、环境” 的 “三不” 管理漏洞(人的不安全行为:未戴安全帽、吸烟;设备的不安全状态:车辆超速、皮带堆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井下火焰、烟雾);
•矿井巷道长达数十公里,人工监控 “盯不过来”,大量摄像头沦为 “事后取证工具”,无法实时预警;
•年轻人下井意愿低,从业人员流失加剧,传统 “人管人” 模式效率低下。
(2)AI 解决方案:多级管控 + 多模态 AI 分析
构建 “集团 - 矿级 - 边缘” 三级安全生产管理平台,融合视觉、红外、振动等多源数据,实现 “实时监测 - 智能预警 - 闭环处置” 全流程自动化:
•核心能力:
a.多模态 AI 模型库:覆盖 行业专属模型(如掘进支护未到位识别、皮带异物检测、井下火焰预警);
b.预警一张图:实时展示安全指数趋势、预警类别排名、风险等级占比,支持分级推送(秒级响应);
c.人机协同巡检:结合智能安全帽、巡检机器人、无人机,实现 “人工 + 机器” 联动,巡检覆盖范围提升 50%,隐患发现时间缩短至秒级。
2. 辅运智能调度场景:降本增效的核心抓手
辅助运输是矿山运营的 “血脉”,涉及矿车、人员、物料的协同,传统人工调度存在 “路径不合理、供需不匹配、成本高” 等问题。
(1)AI 解决方案:“AI 辅运大脑 + 全要素管控”
基于 “展示层 - 应用层 - 平台层 - 模型层 - 硬件层” 五级架构,以运筹优化与机器学习模型为核心,实现运输资源最优配置:
•核心技术:
d.智能调度模型:包括车辆调度优化模型、路径规划模型、突发任务处理模型,通过抽象数学建模(定义变量、目标、约束)求解最优解;
e.全要素数据融合:整合车辆定位、驾驶员数据、地图信息、物料需求,实现 “运输供需精准匹配”;
f.车路协同:改造井下通讯设施,支持矿车无人驾驶、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四、技术底座:支撑智慧矿山落地的 “四大支柱”
矿山智能化需依托稳定、高效的技术底座,涵盖 “云智一体、数据融合、敏捷开发、时空管理” 四大能力,为上层应用提供支撑。
1. 云底座:边云协同的 IT 基础设施
构建 “集团专有云 - 企业云 - 边缘云” 三级云架构,实现 “核心业务稳态运行 + 边缘业务实时响应”:
•边缘层:部署边缘工作站、加速卡,处理井下实时数据(如设备振动、视频流);
•云层:部署 AI 算力资源池(GPU、异构芯片),支持分布式训练与推理加速;
•网络层:通过专线 / SD-WAN 实现矿区间高速互联,保障数据传输稳定。
2. 数据中台:构建矿山数据资产
汇聚生产、经营、安全等全业务数据,实现 “数据采集 - 建模 - 开发 - 分析” 全流程低代码化:
•核心能力:向导式数据采集、可视化建模、拖拽式 ETL、智能问数(如 “查询青海省各市销售额占比”“查看 X 设备库存”),降低业务人员使用门槛。
3. 低代码开发平台:敏捷响应业务需求
低代码平台通过 “组件化拖拽” 实现 “分钟级开发”:
•内置百余款组件(如表单、图表、地图),业务人员无需代码基础即可搭建应用(如设备巡检单、生产报表),消除数据孤岛。
4. GIS 平台:时空大数据管理
基于高精度地图与实时定位,实现矿山 “运前规划 - 运中导航 - 运后分析”:
•覆盖货车导航、地址标准化、轨迹分析等能力,支持井下 / 厂区内精准导航。
五、矿山大模型:从 “工具” 到 “专家” 的跨越
AI 大模型并非 “空中楼阁”,而是深入矿山具体场景,实现 “人机交互从 GUI 到 CUI(自然语言交互)” 的转变,典型应用包括:
•电运维:解答电力运维问题(如 “漏电电流如何形成”),提供维修视频指导,自动识别设备故障并执行变电所操作;
•调度助手:语音调用生产数据(如皮带运输、采掘数据),自动生成日报 / 月报,协助下发调度指令;
•数字专家:提供安全规程问答、设备故障处理知识,成为 “随身技术顾问”,降低对资深专家的依赖。
六、落地案例:煤矿作业过程安全监测
煤矿此前已接入工业视频,但依赖人工监控,异常事件需 “事后回放取证”,无法及时处置。通过部署 AI 解决方案:
•构建 “矿区 - 工段 - 设备” 三级安全管控体系,接入护帮支护检测、皮带智能分析、罐笼人员行为检测等模型;
•实现 “异常秒级预警”,如皮带堆煤、风门异常状态实时推送至调度室,处置效率提升;
•智能配电室、打钻行为检测等场景实现无人化监控,减少下井人员 。
七、总结与展望
矿山智能化是 “政策驱动、技术赋能、业务牵引” 的综合工程,AI 大模型的价值在于将 “碎片化的技术能力” 整合为 “全链路的智慧方案”,解决 “安全、效率、成本” 三大核心痛点。未来,随着国产化技术的成熟、大模型场景化能力的深化,矿山将逐步实现 “全场景无人化、全流程智能化、全要素绿色化”,成为工业智能化转型的标杆领域。
对于技术从业者而言,矿山智能化既需要 “懂技术”(AI、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也需要 “懂业务”(开采、运输、运维),唯有 “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才能让智慧矿山真正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