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人机协同的层次化认知基础

人机协同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正经历从简单工具使用到深度智能协作的范式转变。在这一演进过程中,如何建立人类意图与机器执行之间的有效映射关系成为关键挑战。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中,研究者常常将世界的三层构成(对象、事态、事实)与语言的三层构成(名称、基本命题、命题 )对应起来,形成了从语言符号到现实世界的层次化映射框架。这一框架为理解人类语言与世界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设计更高效的人机协同系统提供了重要启示。

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人机协同场景中建立类似的层次映射关系,将人类的抽象意图转化为机器可执行的具体操作。具体而言,我们将从底层到顶层依次分析"人类关注对象"与"机器感知实体"、"人类任务事态"与"机器任务指令"、"人类目标事实"与"机器目标结果"之间的映射机制,探讨各层映射的技术实现、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通过构建这种层次化映射框架,我们希望为人机协同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促进人机协作效率的提升。


二、人机协同的层次映射理论框架

2.1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三层映射关系


在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通常被理解为一种三层映射结构:

(1)底层:名称与对象的映射。名称(如"桌子"、"椅子")对应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对象。这种映射是语言表达的基础,通过命名行为将语言符号与物理实体联系起来。名称具有指称功能,能够明确地指向特定对象。

(2)中层:基本命题与事态的映射。基本命题(如"桌子上有一本书")对应现实世界中的事态,即对象之间的关系或状态。基本命题通过谓词和论元结构描述事态,表达了比单个名称更为复杂的语义信息。

(3)顶层:命题与事实的映射。命题(如"太阳从东方升起 ")对应现实世界中的事实,即已经发生或存在的情况。命题是对事实的陈述,具有真值属性,可以判断为真或假。

这种三层映射框架构成了语言理解的基础,使得人类能够通过语言符号系统来表征和交流关于世界的知识。在这一框架中,各层映射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形成了一个层次化 的整体,底层映射为中层和顶层映射提供了基础,中层和顶层映射则在底层基础上构建了更为复杂的语义结构。


2.2 人机协同中的 层次映射新框架

借鉴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三层映射思想,我们可以构建人机协同中的层次映射框架,将人类意图与机器执行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三个层次:


(1)底层:"人类关注对象"与"机器感知实体"的映射。人类在协同场景中关注的具体事物或抽象载体(如"手术器械"、"物流包裹"、"生产故障点")需要被映射为机器能够感知和识别的实体。这一层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人类主观关注的对象转化为机器可识别的客观实体,涉及感知技术、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等关键技术。


(2)中层:"人类任务事态"与"机器任务指令"的映射。人类希望达成的"动态场景状态"(如"在患者止血后缝合伤口"、"在包裹到达分拣区后扫码")需要被映射为机器可执行的具体指令。这一层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人类描述的任务转化为机器能够理解和执行的指令序列,涉及任务分解、时序规划和动作生成等关键技术。

(3)顶层:"人类目标事实"与"机器目标结果"的映射。人类的最终期望结果(如"手术成功"、"物流高效分拣"、"生产安全")需要被映射为机器能够量化和验证的结果指标。这一层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人类的抽象目标转化为机器能够评估的具体参数,涉及目标量化、指标设计和结果验证等关键技术。

这三个层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映射链条,从人类的抽象意图逐步转化为机器的具体执行,构成了人机协同的基础框架。每个层次都需要解决"人类表达模糊性"与"机器执行确定性"之间的匹配问题,通过不同层次的映射机制实现从人类自然表达到底层机器执行的转换。

三、底层映射:人类关注对象与机器感知实体

3.1 人类关注对象的特性分析

在人机协同场景中,人类关注对象具有以下特性:

(1)主观性:人类会优先关注对当前任务最重要的核心对象,这种选择性关注基于人类的经验、知识和任务目标。例如,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会特别关注手术刀、缝合针等关键器械,而忽略其他次要物品。

(2)模糊性:人类对对象的描述往往具有模糊性和灵活性,如使用"那个重要的东西"、"红色的零件"等不确定表述。这种模糊性源于人类语言的灵活性和上下文依赖性。


(3)情境依赖性:人类关注的对象会随着任务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物流场景中,包裹在不同阶段可能被视为不同的关注对象(如"待分拣包裹"、"待配送包裹")。


(4)抽象性:人类关注的对象不仅包括物理实体,还包括抽象概念和关系。例如,在生产安全监控中,"设备温度过高"这一抽象状态也可能成为人类关注的对象。


3.2 机器感知实体的技术实现

为了实现人类关注对象到机器感知实体的有效映射,需要以下关键技术:

(1)多模态感知技术:机器通过多种传感器(如摄像头、激光雷达、力传感器等)获取环境信息,形成对物理世界的多元表征。例如,在医疗手术场景中,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识别手术器械的形状和位置,通过力传感器感知器械的握持状态。


(2)语义理解与实体识别:利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感知数据进行处理,识别和定位具体实体。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可以在复杂场景中准确识别特定物体,如YOLO 、Faster R-CNN等模型在工业检测中的应用。


(3)跨模态特征融合:将不同模态的感知信息进行融合,提高实体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例如,在人机协作的装配任务中,机器人可以融合视觉和触觉信息,更准确地识别和定位零件。


(4)情境感知与注意力机制:使机器能够根据当前任务情境调整注意力焦点,优先关注与当前任务相关的实体。例如,在物流分拣场景中,机器人可以根据任务优先级动态调整对不同包裹的关注度。

3.3 映射机制与技术挑战

人类关注对象到机器感知实体的映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关注焦点识别:从人类的语言、手势或其他交互行为中识别出当前关注的对象。例如,在远程手术指导中,医生通过语音或手势指示机器人关注特定器械。


(2)特征匹配:将人类描述的对象特征与机器感知到的实体特征进行匹配。例如,医生说"那把弯形手术刀",机器人通过视觉搜索匹配形状特征,定位对应的器械。


(3)实体定位与跟踪:确定目标实体在环境中的位置,并进行持续跟踪。例如,在 协作装配中,机器人需要持续跟踪工人正在操作的零件位置。


这一层次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包括:

(1)感知不确定性:传感器数据的噪声和不完整性会导致实体识别的不确定性,如在光照变化或遮挡情况下,视觉识别的准确性会显著下降。


(2)语义鸿沟:人类对对象的抽象描述与机器感知的底层特征之间存在语义鸿沟。如"锋利的工具"这一描述难以直接映射到具体的视觉或触觉特征。


(3)跨场景泛化能力:机器在一种场景下训练的实体识别能力难以直接泛化到其他场景。例如,在工厂环境中训练的零件识别模型可能无法在家庭环境中准确识别相同零件。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例如,有人提出的层次化运动意图预测模型,通过融合任务级人类行为模式预测和瞬时连续运动意图解码,提高了人机协作中实体识别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还有人提出了一种多模态层次化框架,通过结合视觉 观察和语音命令,提高了长期人机协作中实体识别的鲁棒性。

四、中层映射:人类任务事态与机器任务指令

4.1 人类任务事态的特性分析

在人机协同场景中,人类任务事态具有以下特性:

(1)过程性:人类描述的任务通常是一个动态过程,包含时间序列和条件逻辑。例如,"在患者止血后缝合伤口"这一任务包含了"止血"和"缝合"两个子任务,且后者必须在前者完成后才能执行。


(2)灵活性:人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任务执行顺序和方式。例如,在物流分拣中,如果发现某个包裹有损坏,工人可能会先处理该包裹,而不是按照原定顺序操作。


(3)抽象性:人类对任务的描述通常具有较高的抽象层次,如"确保生产安全"、"提高分拣效率"等。这种抽象描述需要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操作步骤。


(4)交互性:人类任务执行过程中常常需要与环境和其他主体进行交互。例如,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与护士、麻醉师等团队成员进行协作。

4.2 机器任务指令的技术实现

为了实现人类任务事态到机器任务指令的 有效映射,需要以下关键技术:


(1)任务表示与分解:将复杂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原子操作或子任务,形成层次化的任务结构,如在工业装配中,复杂的装配任务可以分解为多个子装配步骤,每个子步骤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操作指令。


(2)时序规划与调度:根据任务的时间约束和资源限制,生成合理的执行顺序和调度方案。例如,在多机器人协作的物流场景中,需要为不同机器人分配任务并协调执行顺序,避免冲突和资源竞争。


(3)执行监控与调整:实时监控任务执行情况,根据环境变化和反馈信息动态调整执行策略。例如,在协作装配中,如果发现某个零件缺失,机器人可以自动调整任务顺序,优先处理其他可执行步骤。


(4)人机交互与意图识别:通过自然语言、手势等交互方式理解人类的任务意图和调整指令。例如,在远程操作中,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随时调整机器人的任务执行路径。


4.3 映射机制与技术挑战

人类任务事态到机器任务指令的映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任务理解与解析:从人类的自然语言描述或交互行为中理解任务意图和结构。例如,在医疗手术场景中,医生说"先止血,然后缝合",系统需要解析出这两个子任务及其执行顺序。


(2)任务分解与规划:将抽象任务分解为具体的子任务和操作步骤,生成详细的执行计划。例如,在物流分拣中,"分拣所有红色包裹"这一任务可以分解为"识别红色包裹"、"抓取红色包裹"、"放置到指定位置"等步骤。

(3)执行控制与协调:根据任务计划控制机器执行具体操作,并协调多机器人或多模块之间的协作。例如,在协作装配中,需要协调机械臂、传送带等多个设备的动作。

这一层次面临 的主要技术挑战包括:

(1)任务理解的歧义性:人类对任务的描述可能存在歧义,导致机器误解任务意图。例如,"尽快处理这个包裹" 中的"尽快"可能有不同的解释,需要进一步澄清。


(2)动态环境适应性:任务执行环境可能动态变化,需要机器具备实时调整的能力。 例如,在协作装配中,零件位置的意外变动可能导致原定执行路径失效。


(3)多主体协作的复杂性:多人或多机器协作时,任务分配和协调 变得复杂。例如,在多机器人协作的搜索救援任务中,需要协调多个机器人的行动,避免重复搜索和资源冲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例如,有人提出的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闭环协同人机系统(MHCPS),通过融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提高了人机协作任务的理解和执行效率。此外,Chen等人开发的MeetMap系统,利用大语言模型实时生成对话地图,帮助人们在会议 中结构化和连接想法,为任务分解和规划提供了新思路。

五、顶层映射:人类目标事实与机器目标结果

5.1 人类目标事实的特性分析

在人机协同场景中,人类目标事实具有以下特性:

(1)抽象性:人类的最终目标通常是抽象的、难以直接量化的,如"确保生产安全"、"提高用户满意度"等。这种抽象性使得目标难以直接转化为机器可执行的具体指标。

(2)多维度性:人类目标通常包含多个维度和方面,如效率、质量、成本等。例如,在物流配送中,目标可能包括"提高配送速度"、"降低破损率"、"优化路线"等多个方面。


(3)模糊性:人类对目标的描述往往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如"尽量提高效率"、"确保安全"等。这种模糊性源于人类语言的灵活性和目标的动态性。

(4)价值导向性:人类目标通常与价值判断相关,如"公平"、"可持续性"等抽象价值。例如,在资源分配任务中,目标可能包括"公平分配资源"这一价值导向的要求。

5.2 机器目标结果的技术实现


为了实现人类目标事实到机器目标结果 的有效映射,需要以下关键技术:


(1)目标量化与指标设计:将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例如,将"生产安全"目标转化为"设备温度<60℃"、"人员与机械臂距离>1m"等具体指标。


(2)多目标优化:同时优化多个相互关联的目标,寻找最优的权衡 方案。例如,在物流配送中,可以同时优化配送时间、成本和路线长度,使用NSGA-II等多目标遗传算法寻找Pareto最优解。

(3)结果验证与评估:设计合理的评估方法,验证执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例如,在医疗手术中,可以通过术后恢复情况评估手术效果。


(4)反馈与学习机制:建立反馈闭环,根据执行结果调整目标和策略。例如,在智能制造中,可以根据生产数据反馈不断优化生产目标和流程。


5.3 映射机制与技术挑战


人类目标事实到机器目标结果的映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目标理解与分解:从人类的自然语言描述中理解目标意图,并分解为具体的子目标。例如,"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分解为"减少生产时间"、"降低故障率"、"优化资源利用"等子目标。

(2)指标设计与量化:为每个子目标设计具体的量化指标。例如,"减少生产时间"可以量化为"生产周期缩短20%","降低故障率"可以量化为"设备故障率低于0.5%"。

(3)目标优化与验证:根据量化指标优化执行策略,并验证执行结果是否满足目标要求。例如,在智能仓储中,可以通过优化算法寻找最优库存管理策略,通过实际运行数据验证策略效果。

这一层次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包括:

(1)目标量化的困难性:某些抽象目标难以准确量化。例如,"提高用户体验"这一目标涉及用户主观感受,难以用简单的指标衡量。

(2)多目标冲突与权衡:多个目标之间可能存在冲突,需要找到合理的权衡方案。例如,在产品设计中, "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两个目标可能需要权衡。

(3)目标动态调整:随着任务进展和环境变化,目标可能需要动态调整。例如,在 搜索救援任务中,随着灾情变化,救援目标可能需要调整优先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在2025年度项目指南中提出,面向未来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人智+机智"混合群体协同决策问题,研究大数据与大模型联合驱动的人机交互模式与决策形成机制,创建工业互联网环境下大模型驱动的决策矛盾识别与决策共识生成机制。此外,在人机协同的教育场景中,有人提出 了"人机协同的新教学观",强调通过量化指标评估人机协作的教育效果,如学习效率、知识掌握程度等。

六、跨层次协同机制与整合框架

6.1 层次间的信息流动与反馈机制


人机协同的三个层次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流动和反馈机制,形成闭环系统:


(1)自顶向下的目标驱动:顶层的目标分解为中层的任务和底层的操作,指导整个系统的执行方向。例如,在智能制造中,生产目标分解为具体的生产任务和操作步骤,驱动生产线的运行。

(2)自底向上的结果反馈:底层的执行结果和感知信息向上反馈,影响中层的任务调整和顶层的目标验证。例如,在物流配送中,实际配送时间和路线信息可以反馈给中层的任务调度模块,优化后续任务分配,同时验证顶层的效率目标是否达成。


(3)跨层交互与协调:不同层次之间直接进行信息交互和协调,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例如,在医疗手术中,医生可以直接调整底层的器械操作,同时影响中层的任务执行顺序和顶层的手术目标。

6.2 层次化控制架构与技术实现

为了实现上述跨层次协同机制,可以采用以下层次化控制架构:

(1)分层稳定性控制架构:从顶层到底层依次为战略层(任务级)、战术层(全身协调)、执行层(关节级)。战略层负责任务规划和目标设定,战术层负责任务分解和协调,执行层负责具体动作执行。

(2)多模态反馈机制:在各层之间建立多模态的反馈通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提高系统的感知能力和响应速度。


(3)动态权重分配策略:根据任务需求实时调整各层的控制权重,优化系统性能。例如,在快速奔跑场景中,稳定性权重占比提高;在精细操作场景中,精度权重占比提高。

6.3  整合框架与典型应用

基于上述层次映射关系和跨层次协同机制,可以构建人机协同的整合框架,实现从人类意图到底层执行的完整链条:

(1)人机交互层:提供自然、直观的交互界面,支持人类与机器之间的高效沟通,如在远程手术指导中,医生可以通过语音、手势等方式与机器人进行交互。


(2)意图理解层:解析人类的语言、手势等交互信息,理解用户意图和目标。在智能制造中,系统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理解用户的生产目标和要求。


(3)任务规划层:根据用户意图和目标,生成详细的任务计划和执行步骤 。在物流配送中,系统可以根据订单信息和客户要求,生成最优的配送路线和任务分配方案。


(4)执行控制层:控制底层的执行机构(如机械臂、移动平台等)执行具体操作,如在协作装配中,执行控制层可以控制机械臂完成零件抓取、装配等操作。


(5)反馈评估层:收集执行结果和环境信息,评估执行效果,并反馈给上层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在智能仓储中,反馈评估层可以根据库存变化和订单完成情况,评估系统性能并优化后续策略。

这种整合框架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例如,在工业制造领域,多机协同智能系统已成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合多个自主智能系统的信息和行为,实现复杂制造任务的高效协同执行。在医疗手术领域,人机协同手术系统能够辅助医生  完成高精度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在教育领域,人机协同教育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七、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7.1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人机协同的层次映射框架在理论和应用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以下主要挑战:

(1)语义理解与意图识别的准确性:如何准确理解人类的语言、手势等交互信息,识别用户的真实意图和目标,仍然是一个开放问题。特别是在复杂、动态的环境中,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2)跨模态信息融合的有效性:如何有效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模态的信息,提高系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模态的信息在表示方式、时间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设计合理的融合策略。


(3)动态环境下的适应性与鲁棒性:如何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及时调整执行策略以应对突发情,在搜索救援任务中,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原定路径失效,需要系统能够实时调整。


(4)多智能体协同的复杂性:在多人或多机器协作的场景中,如何协调不同智能体的行动,避免冲突和资源竞争,实现整体目标的优化,在多机器人协作的物流场景中,需要协调多个机器人的任务分配和路径规划。


(5)安全性与可靠性保障:在人机协作的场景中,如何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如在医疗手术中,机器人的误操作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需要设计严格的安全保障机制。

7.2 未来发展方向

面对上述挑战,人机协同的层次映射研究未来可能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大模型驱动的人机协同:利用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如GPT、DS等)提高语义理解和意图识别的准确性,实现更加自然、流畅的人机交互。例如,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机协作系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指令,并生成合理的响应。


(2)具身智能与情境理解:将深度学习与机器人学相结合,发展具身智能系统, 提高机器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基于具身智能的机器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复杂的操作任务,如物体操纵、工具使用等。

(3)多模态感知与交互技术:发展更加先进的多模态感知技术和交互界面,支持更加自然、直观的人机交互。如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人机协作系统可以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交互体验。


(4)自适应学习与持续优化:通过强化学习、迁移学习等技术,使系统能够在与人类的交互过程中不断学习和优化,提高协作效率和适应性,在工业制造中,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安全与伦理保障机制:研究人机协作中的安全保障机制和伦理规范,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在医疗手术中,设计严格的安全检查和紧急停止机制,同时考虑伦理问题,如医疗决策的责任归属。


7.3 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

在理论和技术层面 ,未来的研究可能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1)人机协同的认知模型: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机协同认知模型,理解人类和机器在协作过程中的认知特点和交互规律,为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如基于认知科学的人机协作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提高协作效率。


(2)分布式协同决策机制:研究分布式环境下的协同决策机制,实现多智能体之间的高效协作和决策,基于博弈论的多智能体协同决策模型可以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全局最优解。


(3)知识图谱与语义网络:利用知识图谱和语义网络技术,构建更加丰富的领域知识 模型,提高系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例如,在医疗手术中,知识图谱可以帮助系统理解手术流程和器械使用,提高协作效率。


(4)自主学习与迁移学习:研究自主学习和迁移学习技术,使系统能够在有限数据和指导下快速学习新任务,提高泛化能力。例如,在工业制造中,系统可以通过迁移学习快速适应新产品的生产要求。


(5)脑机接口与神经工程:探索脑机接口技术在人机协作中的应用,实现更加 直接、高效的信息交互。通过脑机接口,医生可以直接控制手术机器人的操作,提高手术精度和效率。

八、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本文借鉴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三层映射思想,构建了人机协同中的层次映射框架,将人类意图与机器执行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三个层次:底层的"人类关注对象"与"机器感知实体"映射、中层的"人类任务事态"与"机器任务指令"映射、顶层的"人类目标事实"与" 机器目标结果"映射。通过对这三个层次的深入分析,我们探讨了各层的特性、技术实现和映射机制,以及跨层次协同的整合框架。

以上研究表明,人机协同的层次映射关系需要解决"人类表达模糊性"与"机器执行确定性"之间的匹配问题,通过多模态感知、语义理解、任务规划、目标量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从人类抽象意图到底层机器执行的有效转化。同时,各层次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流动和反馈机制,形成闭环系统,提高系统 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8.2 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层次映射框架的构建:提出了人机协同中的层次映射框架,为人机协作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一框架将复杂的人机协作问题分解为三个层次,便于系统分析和设计。


(2)映射机制的系统分析:系统分析了各层之间的映射机制和技术挑战,为解决人机协作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3)跨层次协同机制的设计:设计了层次间的信息流动和反馈机制,实现了从人类意图到底层执行的完整链条,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指导人机协作系统的设计,层次映射框架可以指导实际的人机协作系统设计,提高系统的人机交互效率和任务执行能力。促进跨领域应用,该框架适用于多种领域的人机协作场景,如医疗手术、工业制造、物流配送等,促进了人机协作技术的跨领域应用。

(3)推动人机协作技术的发展:通过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向,推动人机协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8.3 未来研究展望

未来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向进一步深化:

(1)基于大模型的人机协同:利用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提高人机协作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实现更加自然、高效的人机协作。

(2)多模态融合的深度理解:研究多模态信息的融合方法,提高系统对复杂场景的理解能力和适应性。


(3)自适应学习与持续优化:研究系统在与人类交互过程中的学习机制,实现持续优化和适应,提高协作效率。


(4)安全与伦理保障机制:研究人机协作中的安全保障机制和伦理规范,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5)脑机接口与人机协同:探索脑机接口技术在人机协作中的应用,实现更加直接、高效的信息交互。

总之,人机协同的层次映射关系研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领域,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持续的技术创新。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构建更加高效、安全、智能的人机协作系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福祉。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swp.cn/bicheng/96622.shtml
繁体地址,请注明出处:http://hk.pswp.cn/bicheng/96622.shtml
英文地址,请注明出处:http://en.pswp.cn/bicheng/96622.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英文站点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2025主流大模型核心信息

2025主流大模型核心信息国际主流大模型1. GPT-5 (OpenAI)版本特性&#xff1a;多模态能力支持图像、视频、音频的复杂理解与生成&#xff1b;超长上下文处理能力达1M tokens&#xff1b;推理能力接近专家水平优势&#xff1a;综合性能领先&#xff0c;编程能力强(SWE-bench Ver…

将容器连接到默认桥接网络

1.列出当前已有的网络[roothost1 ~]# docker network ls NETWORK ID NAME DRIVER SCOPE db2f3a6af212 bridge bridge local 4251d9be020b host host local ba96ad98e029 none null local2.启动两个 ash &#xff08; Alpine 操作系…

安全审计-Ubuntu防火墙ufw

文章目录 一、为什么运维需要使用防火墙? 二、Ubuntu 上常用的防火墙工具 三、UFW 常用命令及运维使用示例 1. 安装 UFW(如果尚未安装) 2. 查看防火墙状态 3. 设置默认策略(强烈建议) 4. 允许必要服务(常见运维场景) ✅ 允许 SSH(远程管理,最重要!) ✅ 允许 HTTP / …

iPhone 17系列包含哪些版本,各版本又有哪些配置,硬件、功能、性能、价格详细介绍

文章目录版本信息配置信息版本信息 iPhone 17系列提供了四个版本&#xff1a;iPhone 17 (标准版)、iPhone 17 Air、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17 Pro Max。它们在设计、性能、影像等方面各有侧重&#xff0c;下面是一个快速概览表格&#xff0c;帮助你直观了解它们的核心区别&a…

Go模块自动导入教学文档

目录 概述核心概念实现原理项目结构代码实现高级特性最佳实践常见问题 概述 Go语言作为一门静态类型语言&#xff0c;没有像Python那样的动态import机制。但是&#xff0c;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模式和架构设计来实现"自动导入模块"的功能。这种模式特别适合微服务架构…

深入解析Spring AOP核心原理

一 Spring-AOP1.对SpringAOP理解AOP是OOP的延续&#xff0c;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热点&#xff0c;也是Spring框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xff0c;是函数式编程的一种衍生泛型。利用AOP可以对业务逻辑的各个部分进行隔离&#xff0c;从而使得业务逻辑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降低&#x…

大数据与AI:一场“数据盛宴”与“智能大脑”的奇妙邂逅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xff0c;大数据和AI&#xff08;人工智能&#xff09;就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xff0c;天天黏在一起&#xff0c;形影不离。它们的结合&#xff0c;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xff0c;还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有趣和奇妙。今天&#xff0c;就让我…

解决window下共享资源报“不允许一个用户使用一个以上用户名与服务器或共享资源的多重连接“问题

问题现象&#xff1a; 使用不同samba共享账号登录同一服务器ip共享文件夹资源时会报错误提示解决办法&#xff1a; 1.使用net use命令查看已保存的网络连接 C:\Users\Administrator>net use 会记录新的网络连接。状态 本地 远程 网络----…

SciKit-Learn 全面分析分类任务 wine 葡萄酒数据集

背景 wine 葡萄酒数据集&#xff0c;提供了对三种不同品种的意大利葡萄酒的化学分析结果 主要特点&#xff1a; 数据集规模&#xff1a;总共有 178 个样本特征数量&#xff1a;每个样本有 13 个化学特征&#xff0c;包括酒精、苹果酸、灰分、镁等类别数量&#xff1a;总共有 3 …

【论文阅读】Far3D: Expanding the Horizon for Surround-view 3D Object Detection

标题&#xff1a; Far3D: Expanding the Horizon for Surround-view 3D Object Detection motivation 作者觉得市面上的方法对远处的long-range 的3d-od检测没有深入研究&#xff0c;于是作者提出FAR3D. 基于环视图像的3D物体检测取得了显著进展&#xff0c;且其部署成本较低。…

Redis分布式锁的try-with-resources实现

Redis分布式锁的try-with-resources实现 在Java中&#xff0c;try-with-resources是一种自动资源管理机制&#xff0c;适用于实现了AutoCloseable接口的类。通过结合Redis分布式锁和try-with-resources&#xff0c;可以确保锁的自动释放&#xff0c;避免因异常或忘记释放锁导致…

上传文件接口设计,SpringBoot + MinIO/S3 文件服务实现:FileService 接口与 FileServiceImpl 详解

在企业项目中&#xff0c;文件上传和管理是非常常见的需求。本文基于 芋道源码 的实现&#xff0c;介绍如何封装一个通用的 文件服务 FileService&#xff0c;支持&#xff1a;文件上传&#xff08;保存数据库记录 存储文件到 S3/MinIO 等对象存储&#xff09;文件下载与删除文…

MVC 依赖注入(DI)与服务全解析(附避坑实战)

依赖注入的核心概念 依赖注入&#xff08;DI&#xff09;是一种设计模式&#xff0c;通过将对象的依赖关系从内部创建转移到外部传递&#xff0c;实现解耦。在 MVC 框架中&#xff0c;DI 容器负责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和依赖关系&#xff0c;开发者只需声明依赖&#xff0c;容器…

【实证分析】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数据集-含代码(2000-2022年)

数据简介&#xff1a;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涉及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因素&#xff0c;本文章参考王竹泉-经营风险与营运资金融资决策对上市公司经验风险进行测算&#xff0c;经营风险是该公司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的标准差&#xff0c;经营风险是该公司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的标准差…

领码方案|Windows 下 PLT → PDF 转换服务超级完整版:异步、权限、进度

摘要 面向 Windows 平台&#xff0c;使用 ASP.NET Core Web API 结合 Ghostscript.NET 库&#xff0c;实现 PLT&#xff08;HPGL&#xff09;→PDF 的纯库调用转换&#xff0c;无需外部进程。支持同步与异步模式&#xff0c;采用 JWTRBAC 进行权限治理&#xff0c;任务状态存储…

浏览器兼容性问题全解:CSS 前缀、Grid/Flex 布局兼容方案与跨浏览器调试技巧

1. 浏览器兼容性与前缀问题 不同浏览器&#xff08;尤其是老版本 IE、Edge、Safari&#xff09;对新特性&#xff08;比如 CSS 变量、Grid、Flex 等&#xff09;的支持程度不一&#xff0c;需要使用厂商前缀&#xff08;-webkit-、-moz- 等&#xff09;或降级方案。新手往往忽…

【Android View】事件分发机制

参考文献 https://juejin.cn/post/6844904041487532045https://juejin.cn/post/6844903894103883789#heading-12https://www.jianshu.com/p/dea72779a6b7 文章目录

【大数据相关】ClickHouse命令行与SQL语法详解

ClickHouse命令行与SQL语法详解一、ClickHouse命令行与SQL语法详解第一部分&#xff1a;ClickHouse SQL 命令行客户端 (clickhouse-client)1. 基础连接2. 核心命令行参数3. 数据导入与导出实战第二部分&#xff1a;ClickHouse SQL 语法详解1. DDL (数据定义语言)2. DML (数据操…

学习日记-CSS-day53-9.11

1.CSS介绍知识点核心内容重点CSS定义层叠样式表&#xff0c;用于内容修饰和样式展现英文全称cascading style sheetsCSS作用实现HTML内容与样式分离&#xff0c;提高开发效率对比传统HTML元素单独设置样式的低效方式学习建议掌握常用功能即可&#xff0c;重点在打通前后端数据通…

Maven中optional的作用

目的&#xff1a; 控制依赖传递 &#xff1a;将依赖标记为可选&#xff0c;这样当其他模块依赖common-component时&#xff0c;不会自动继承Elasticsearch依赖。这遵循了"依赖最小化"原则&#xff0c;避免不必要的库被引入到不需要它们的模块中。模块化设计 &#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