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经营中,「利润=价格-成本」这条公式可谓家喻户晓。传统的成本思维通常认为价格由公司设定,而成本则是难以撼动的既定事实。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与自由定价机制的成熟,企业逐渐意识到——价格其实是由市场与顾客共同决定的,而真正能被掌控的,其实是成本。
这正是精益成本思维与传统成本思维分道扬镳的地方。在精益思想中,企业不再把「设定售价」当成控制利润的手段,而是承认顾客拥有决定权,转而将精力投入于「控制成本」,并藉由精益管理的工具与方法持续降低浪费、提升效率与优化资源配置。
因此,精益管理的核心应用,聚焦于生产过程中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其主要着力点包含三大面向:「质量提升」、「加速流程」与「改善资本投入」。
一、质量提升:看似无形,实则关键
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把质量提升与顾客满意划上等号,但这真的和降低成本有关吗?答案是:非常有关。虽然质量提升在财务报表上属软性节省(Soft Saving),看不出即时成效,却是减少退换货、不良品报废、售后服务与客户投诉等隐藏成本的关键。
换句话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是企业从源头控制成本的第一步。如果企业忽略了这一点,就只能在问题发生后疲于应对,反而衍生更高的支出与顾客流失风险。
二、加速流程:让效率为你省下真金白银
流程优化是精益管理的灵魂。加速流程的目标,是透过减少非必要步骤与消除浪费(Muda),提升整体作业效率,从而实现硬性节省(Hard Saving)。常见的浪费种类包含库存、动作、等待等八大类,而「动作浪费」尤为常见,如员工在作业中频繁移动、重复确认、搬运路径过长等。
精益手法中的「单件流(One-Piece Flow)」便是加速流程的代表实践。相较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单件流可让产品在每一步骤完成后立即流向下一站,避免等待与堆积,大幅缩短总生产周期、提升响应速度,且更容易即时发现异常品,避免批量性错误。
三、改善资本投入:用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
许多企业在需求增长时,第一反应是添购设备、扩建厂房,甚至增雇人力。但若资源运用效率不佳,反而容易导致「冗余资产」与「过度产能」。这正是航运业在疫情后期面临的严重教训。
精益管理主张「用现有资源创造最大价值」,也就是在资源投入前先优化其使用方式。例如透过班次调整、设备维护优化、产线重新编排等方式提升产能,达到资本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精益生产五大原则,让精益管理真正落地
理解了精益管理的三大应用面向后,我们进一步来探讨其核心手法——精益生产五大原则,分别为:
原则一:识别价值
价值来自顾客的感知。企业必须站在顾客的角度,明确产品或服务中哪些环节是顾客愿意为之付费的「增值作业」,哪些则是只耗资源、不创造价值的「非增值作业」。
识别价值的过程,就是「识别浪费」的第一步。精益管理所定义的八大浪费,包括:等待、搬运、库存、动作、过度加工、过度生产、不良品、知识浪费等,都是企业必须极力消除的目标。
原则二:绘制价值溪流图
一旦识别了价值,接下来就要用图像化的方式,将整个产品或服务流程中的每一环节展现出来。透过绘制「价值溪流图(VSM,Value Stream Mapping)」,企业可以掌握每一工作站的节拍时间、库存水平与作业顺序。
绘制步骤通常包含:
- 搜集数据,绘制现况价值溪流图(CVSM)
- 分析图中流程,找出瓶颈与浪费点
- 绘制未来价值溪流图(FVSM),明确改善方向
价值溪流图的优势,在于让改善机会一目了然,避免盲目投入资源在效果不明显的环节上。
原则三:生产畅流
「畅流」的目标是让物料与信息像水一样顺畅地流动,避免停滞与堆积。在执行层面,「单件流」便是推动畅流的关键手法。
举个简单例子:某产品需进行三道工序,每道工序耗时一分钟。若以批量生产处理 10 件商品,则第一件需 21 分钟完成,10 件完成需 30 分钟。但若改采单件流,第一件仅需 3 分钟完成,10 件商品最快也仅需 12 分钟,节省时间达 60%。
畅流不仅提升效率,还能缩短交期、减小库存、快速发现异常,大幅降低整体运营成本。
原则四:建立后拉式生产系统
在传统推式生产中,生产线依据预估的需求主动制造,容易导致库存积压。后拉式生产(Pull System)则完全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只有在真正的订单或需求产生后,才启动补货与生产。
这种方式可有效控制产出节奏,避免资源浪费。其关键工具便是「看板系统」,透过运输看板与生产看板的流动,让信息在各工作站之间透明传达,达成及时响应与精准补货。
原则五:持续改善
改善永无止境,是精益精神最核心的信仰。持续改善(Kaizen)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文化,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系统机制,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参与改善。
改善的类型可分为:
- JDI(Just Do It):可立即执行的微改善
- 一般改善项目:需1-2周完成,使用基础工具
- 复杂改善项目:跨部门协作,需数月推进
对不同复杂度的改善项目,企业可分别采用 CIP、QIT、QCC、六西格玛项目等手法,形成一个多层次、全员参与的改善系统。
结语:精益,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们从成本思维的转变谈起,逐步解析了精益管理的三大实践面向与五项操作原则。可以看到,精益管理不只是降低成本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全方位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强化客户价值、优化资源使用的策略。
而要真正将这些理念落地执行,企业需要系统性的培训与内部推动机制。优思学院推出的《精益管理专业人员CLMP》认证课程,便是协助企业全面导入精益管理理念与工具的优质方案。不论是初学者还是企业内训负责人,都能透过该课程获得实用方法,迈出转型第一步。
让我们一起走上精益之路,从消除浪费开始,打造具备韧性与竞争力的企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