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企业从 “小作坊” 向 “规模化组织” 跨越时,最需要的是什么?华为的答案,藏在 1998 年出台的《华为基本法》里。1998 年,《华为基本法》正式颁布,这部凝结华为早期经营智慧的纲领性文件,不仅为华为从 “生存期” 迈向 “成长期” 划定了核心准则,更成为中国企业探索现代化管理的经典范本。
《华为基本法》中的诸多理念仍在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逻辑,今天和大家分享几条企业管理的精髓,看看其中的核心内容如何为企业管理与长期发展提供启示。
华为基本法第74条:方针
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控制系统和必要的制度,确保公司战略、政策和文化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对各级主管充分授权,造成一种既有目标牵引和利益驱动,又有程序可依和制度保证的活跃、高效和稳定的局面。
华为基本法第75条:目标
公司管理控制系统进一步完善的中短期目标是:建立健全预算控制体系、成本控制体系、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业务流程体系、审计监控体系、文档体系以及项目管理系统,对关系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建立起大公司的规范运作模式。
华为基本法第76条:公司的管理控制遵循下述原则
分层原则。管理控制必须分层实施,越级和越权控制将破坏管理控制赖以建立的责任基础。
例外原则。凡具有重复性质的例常工作,都应制订出规则和程序,授权下级处理。上级主要控制例外事件。
分类控制原则。针对部门和任务的性质,实行分类控制。对高中层经营管理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的考绩控制;对基层作业部门实行计量责任制的定额控制;对职能和行政管理部门实行任务责任制的考事控制。
成果导向原则。管理控制系统对部门绩效的考核,应促使部门主管能够按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要求进行决策。
华为基本法第77条:部门和员工绩效考核的重点是绩效改进
公司的战略目标和顾客满意度是建立绩效改进考核指标体系的两个基本出发点。在对战略目标层层分解的基础上确定公司各部门的目标,在对顾客满意度节节展开的基础上,确定流程各环节和岗位的目标。绩效改进考核指标体系应起到牵引作用,使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的改进努力朝向共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