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链路聚合概述
定义
将多条物理链路捆绑为一条逻辑链路,提升带宽与可靠性。
2. 应用场景
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之间的互联,支持二层(数据链路层)和三层(网络层)聚合。
二、核心作用
增加带宽
聚合链路的总带宽 = 所有成员链路带宽之和。提高可靠性
成员链路互为备份,单条故障时流量自动切换至其他链路。
三、工作模式
模式 | 协商机制 | 特点 |
---|---|---|
静态聚合 | 无协议交互 | 手动创建/删除;端口选择基于本端参数(速率、双工等);配置简单但灵活性低。 |
动态聚合 | 使用LACP协议交互报文 | 自动协商成员端口;根据本端与对端信息选择参考端口;支持链路状态动态调整。 |
LACP协议(IEEE 802.3ad标准):
主动模式(Active):端口主动发起协商。
被动模式(Passive):仅响应对端请求(默认模式)。
静态聚合流程:
动态聚合流程:
四、负载均衡原理
基于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避免单条链路拥塞。
负载分担策略(示例为Cisco配置):
五、流程
静态聚合:创建组 → 关闭LACP → 选择参考端口 → 对比成员端口参数 → 激活一致端口。
动态聚合:创建组 → 启用LACP → 交互协议报文 → 协商一致端口 → 激活链路。
总结:链路聚合通过逻辑捆绑物理链路,实现带宽叠加与故障冗余;静态模式配置简单,动态模式(LACP)灵活可靠;配置时需严格保证成员端口参数一致,并合理选择负载均衡策略。